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沙俄霸占伊犁

沙俄霸占伊犁

帝国主义侵华罪行之一。清同治三年(1864),伊犁各族人民因不满清朝政府统治,举行起义,次年攻取惠远等城。沙皇政府乘伊犁局势混乱,于七年(1868),派兵进驻巴克图、博罗呼济尔和特克斯河上游,侵袭博尔塔拉北部哈布塔盖卡伦和伊犁西境春济卡伦等地。并要求伊犁苏丹允许俄商“自由出入”伊犁,交还从俄占区逃出的中国哈萨克族牧民。伊犁苏丹坚决拒绝,并对其多次入侵提出抗议。九年(1870)五月,因沙俄“猎户”数人非法侵入特克斯地区被俘杀,沙俄政府恣意扩大事态。土耳克斯坦总督考夫曼命七河省省长兼司令科帕尔斯基出兵夺占进入伊犁交通要道穆扎尔特山口、赛里木湖和博尔塔拉一带。次年三月二十六日,借口哈萨克阿勒班部首领塔札别克率众逃往伊犁为由,分两路武装入侵:沿伊犁河北东犯马扎尔;进攻伊犁河南的克特缅山口。伊犁各族人民奋起反抗,于克特缅村、清水河子等地痛击侵略者,因力量悬殊失败。五月十四日,俄军夺取绥定城。继向巴彦岱进军。伊犁苏丹艾拉汗投敌,并亲自引导俄军进入宁远城(今伊宁)。俄军占领伊犁两月后,始将情况转告清朝政府总理衙门,佯装催促清廷前往接收。当清政府遣伊犁将军荣全抵塔城时前往接收,沙俄又制造借口,蓄意拖延,企图长期霸占,并与侵入南疆地区之阿古柏反动政权相勾结。在其占领伊犁期间,沙俄将伊犁原有行政建置全部废除,令少校一名,充当最高军政长官;又于宁远、博罗布尔噶苏、海努克和绥定,分设俄官4名管理,将其划归七河省;派遣大批军队驻屯,对伊犁各族进行残酷镇压和掠夺。为强化统治,还强迫各族改换居地,不准互相往来,限制和阻挠清政府派官员进入伊犁地区。光绪元年(1875),清廷为驱逐阿古柏势力出新疆,命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统兵西征。清政府的行动,使沙俄殖民者深为恐慌,暗中派人为阿古柏撑腰。三年(1877),阿古柏败亡,清廷要求俄国交还伊犁,并于第二年遣崇厚到俄国交涉。崇厚在沙俄压力和讹诈下,擅自在沙俄泡制的《里瓦几亚条约》上签字。按照条约,俄国在归还伊犁时,中国须将霍尔果斯河西特克斯河流域及斋桑湖东、哈巴河等地大片领土割给俄国;赔偿兵费500万卢布(合白银280万两);开放松花江,准俄商航行至吉林伯都讷贸易,俄国商人在新疆蒙古享有免税贸易权利。清朝政府鉴于全国人民的反对,拒绝批准该条约,并于六年(1880)重派曾纪泽出使俄国进行交涉。沙俄最后迫使清朝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依据条约,俄国虽宣布于次年将伊犁送还,但仍从中国勒索了大量赔款,攫取许多特权,割取特克斯河流域一带土地。

猜你喜欢

  • 呼延晏

    十六国时期汉(前赵)大臣。匈奴呼延氏。初任卫尉。嘉平元年(311),署前锋大都督、前军大将军,领兵2万7千攻晋,于河南连败晋军12次,会刘曜军,破洛阳,执晋怀帝。二年,任右仆射。麟嘉三年(318),汉

  • 阿铁

    传说中的怒族祖先。与妻伊娃原居丽江。房前有一棵大树,结满黑果,人们说这棵树是鬼栽的,果子不能吃。其夫妇不信,悄悄吃了,伊娃不幸死去。接着大树变成人,并将女儿嫁其为妻,送其夫妇一只竹蔑筐。不久,洪水淹没

  • 索南嘉措

    1684—1753清代青海东科尔寺高僧。藏族。青海尖扎之昂拉占巴昂村人。出身官员家。从拉摩夏仲·罗桑丹贝坚赞出家,受近圆戒。因受诸师教导,精通各派教法。雍正元年(1723),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时,多卡

  • 石抹孛迭儿

    元朝将领。契丹族。石抹氏。随父徙霸州(今河北霸县),仕金为霸州平曲水寨管民官。蒙古木华黎军至霸州,归降,任千户、汉军都统。元太祖十年(1215),授左监军,与北京都元帅吾也儿分领锦州红罗山、北京东路汉

  • 渤海回民救国总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救国组织。1940年7月20日成立于河北省宁津县魏家庵(一说在南皮县习公楼村),时称“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王连芳任主任,刘震寰、丁溪野、曹奎等任各部部长,刘树仁为秘书长。下

  • 故耶律氏铭石

    辽代契丹小字墓志。又作“耶律挞不也墓志”。为一合。刻于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四月。1969年夏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山嘴子乡毛不沟村。现藏赤峰市博物馆。志盖呈盝顶形,四周饰大牡丹花,斜面环刻十二生肖

  • 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

    见“西宁办事大臣”(713页)。

  • 吐谷浑玑

    480—516南北朝时吐谷浑王族。字龙宝,河南洛阳人。洛州刺史吐谷浑豊之子。吐谷浑王阿才(又作阿柴)曾孙。其先祖头颓约于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逃北魏,后世居其地。玑“处武怀文,博畅群籍,善文艺,爱

  • 花寺门宦

    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的分支门宦之一。又称“华寺派”、“花寺派”。因其所建清真寺砖刻木雕,玲珑巧绝、漆彩粉染、图案艳丽、故名为“花寺”。该派遂称“花寺门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与哲赫林耶(时称“新

  • 图苏胡城

    蒙古国大汗行宫。又译图苏湖、秃思忽。位于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南30里。太宗十年(1238),筑城,建迎驾殿。据《史集》,大汗在赴和林途中,于该处停留,接受贡献和行乐,后赴和林万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