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步军营

步军营

清代掌管禁卫与京畿社会治安的武装组织。由八旗步军营和京师绿营—巡捕营(也称京营)组成。两者俱设于清初。八旗步军营,由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的※步甲(即步兵)组成。主要为皇帝及皇室成员外出时通过城区禁门、街衢、道路或出入坛庙、斋宫、园囿等的安全服务,如预先修整御道、洒水、安设围幛、巡哨等。初额设步军2.1万余名,后又增2000余名。其长官称“步军统领”(从一品),官署为“步军统领衙门”,地址在北城,故亦称“北衙门”。康熙十三年(1674),步军统领兼提督京城九门事务,俗称“九门提督”。巡捕营,主要从事社会治安,如禁赌、稽查、缉捕等,初建为南营和北营,顺治十四年(1657)增设中营。康熙三十年(1691),巡捕三营划归八旗步军统领统辖,故其全称又为“提督九门巡捕三营步军统领”。乾隆四十六年(1781),巡捕再增设左、右两营共为五营,增兵满万。此官又改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嘉庆四年(1799),巡捕营分左右两翼,各设总兵官1员(正二品),协助步军统领综理步军全营事务。步军统领衙门职掌,除禁卫、力役、缉捕等项事务外,尚有断狱、编查保甲等事。

猜你喜欢

  • 河南王

    南朝宋、齐、梁对吐谷浑王的封号。宋元嘉五年(428)吐谷浑王慕璝、元嘉十六年(439)慕利延(慕延)、南齐建元三年(481)度易侯、梁天监三年(504)伏连筹等吐谷浑王均先后受此封。因其统治地区在今青

  • 巴尔鲁克山一带地方界约

    见“收回巴尔鲁克山文约”(935页)。

  • 类林西夏文译本

    西夏译汉文类书。汉文原著唐于立政编,共10卷50目。汉文本早佚,后在敦煌石室遗书中发现部分残片。西夏文本译者佚名,亦为10卷50篇。为西夏仁宗乾祐十二年(1181)刻字司刻本。蝴蝶装,页面25×12.

  • 玛木特玉素布

    ?—1676托钵僧。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一译穆罕默特·优素甫。又称麻札尔帕夏(王)。※玛木特·额敏和卓长子。原籍撒马尔罕达合比德村人。早年到过麦加和欧洲。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徙居喀什噶尔(

  • 土司制度

    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部分民族地区授与各级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原有地区和人民的一种政治制度,即对民族地区的土著首领“假以爵禄,宠之名号”,使其仍按传统旧俗管理原辖区及百姓,通过他们对民族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 拓拔绍

    394—409北魏宗室。字受洛拔。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次子,母贺夫人。天兴六年(403),封清河王。史称其为人“凶狠险悖,不遵教训”,劫剥行人,砍射犬豕,以为戏乐。曾被父倒悬于井中,垂死乃出。与

  • 吐谷浑国王

    北魏对吐谷浑王的封号。太和十六年(492),吐谷浑王※伏连筹遣世子贺鲁头朝魏,献方物,次年,孝文帝封以是号。

  • 和素

    清康熙时著名翻译家。内务府满洲镶白旗人。姓完颜氏。阿什坦子。字存斋。累官内阁侍读学士。御试满文第一,赐号巴克什,充皇子师傅、翻译房总裁。译有《清文左传》、《清文黄石公素经》、《清文三国志》、《清文菜根

  • 吴面儿

    见“吴勉”(1072页)。

  • 折宗本

    又名折大山,党项族首领。世居云中,后徙河西。唐末从晋王李克用,曾任振武军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其后族人世守麟(今陕西神木县境)、府(今陕西府谷县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