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棍噶札勒参

棍噶札勒参

?—1896

清代新疆蒙古族喇嘛僧。一译固帑干札拉参、棍噶札拉参。又名嘉穆巴图多普,法号察罕格根,意谓白活佛。甘肃洮州(今临潭县)人。早年在拉卜楞寺学经。清同治元年(1862),至新疆库尔喀喇乌苏布教。四年(1865)春,因率卫拉特兵参加镇压塔尔巴哈台回族、哈萨克族人民起义,获呼图克图号。是年夏,领兵自塔城南下,援救被伊犁各族人民围困于惠远城之清军。七年(1868),受命统辖流移于阿尔泰山之索伦营、塔城厄鲁特人众,妥办安插事宜。继领兵镇压布伦托海(今新疆福海)难民起义。次年,赴阿勒泰创修千佛庙,赐名“承化寺”。十一年(1872),率所部索伦、厄鲁特兵驻塔城,加强塔尔巴哈台防务。光绪二年(1876),率众迎击沙俄波塔宁骑兵对承化寺的窜犯,解除其武装,将其逐出。沙俄借口官员被辱,迫令清朝政府查处。由于沙俄压力,接受清廷劝告,其到西藏熬茶学经。十二年(1886),进京朝觐。沙克都尔札布请其回塔城。清廷恐其再度生事,令仍回库尔喀喇乌苏。十六年(1890),于库尔喀喇乌苏创修“察罕格根庙”。二十年(1894),赴洮州新寺。越2年圆寂。

猜你喜欢

  • 嘉木样呼图克图五世

    见“丹贝坚赞”(378页)。

  • 刃水

    古水名。所指众说不一,主要有四说:或认为是嫩江下游西岸支流绰尔河;一说是嫩江中游支流阿伦河;有说是阿伦河南之音河;旧说为济沁河。南北朝时,从东北重镇和龙(今辽宁朝阳市)入室韦族境途经此水。

  • 滇考

    云南地方史书。清冯苏(1627—1692,字再来,号蒿庵,浙江临海人)撰。上下卷。为作者任永昌(治今云南保山)推官时所作,成于康熙四年(1665)。有康熙间刻本,其后翻者有《台州丛书》、《昭代丛书》、

  • 苽咂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岷州卫,在今甘肃岷县一带。天顺七年(1463),其族众2000余人围攻西固城千户杀川寨,捕杀官军。陕西总兵官梁瑶等奏请调河州卫官军千名剿之。事平,其族人柴竹窝邪等于成化十一年(147

  • 余莫弗瞒咄

    南室韦诸部首领的称号。一作“余莫不满咄”。室韦族在南北朝(420—589)时分南室韦、北室韦等五部(隋代各又分裂为若干部,凡25部),北室韦诸部首领称※“乞引莫贺咄”,南室韦诸部首领则用此称号。死后由

  • 华林太

    1907—1968蒙古族。汉名韩成义。内蒙古察哈尔镶蓝旗人。1926年在张家口冯玉祥西北军官学校学习。1929年任伊克昭盟准格尔旗保安队教官。1934年在德王自治政府保安队任排长。1936年在伪蒙古军

  • 萨满得染

    萨满的主要神事活动之一。“得染”,赫哲语音译,意为“跳神看病”。今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信奉萨满教的赫哲、满、鄂伦春、鄂温克等族,旧时民间认为,人生病是由于神鬼降灾所致,故家有人患病即请萨满跳神治病。赫哲族

  • 卫藏

    藏语音译。地区名。西藏地区之别称。旧时将西藏分为阿里、卫(前藏)、藏(后藏)和康(又称喀木)四部。有时又合称卫及康区西部两地为“卫”;阿里、藏两部为“藏”,故总称卫藏。元、明两代称乌思藏,清译“卫”,

  • 榆山丁零

    丁零之一部。因居榆山而得名。榆山在今河北居庸关附近,与太行山东相接,故一说其实际上是西山丁零之一支。北魏泰常二年(417),榆山丁零翟蜀派人暗通刘宋,欲联宋反魏,事泄后,退入西山,联合西山丁零路支等起

  • 站赤

    蒙古国和元代驿传的名称。用以称司驿的站户、站官及驿站。太祖成吉思汗时始置,太宗窝阔台时有所完善,由诸千户出站户、马夫,负责供来往使臣食宿和交通工具。共设37站,并设置从和林至察合台封地、拔都封地的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