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童

安童

①(1248—1293)元朝大臣、政治家。又译安同。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国王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中统元年(1260), 13岁为怯薛长,掌宿卫事。四年,曾劝阻世祖勿杀阿里不哥叛党,以怀服未附者,使千人幸免,深受器重。至元二年(1265),任中书右丞相,食邑4千户。十二年,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随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讨西北诸叛王。十三年(1276,一说十四年),与北平王同被叛王昔里吉劫执,羁留于窝阔台系后王海都所。后诸叛王内讧,于二十一年被释归。复任中书右丞相。二十四年,以忽必烈复立尚书省,起用桑哥为平章政事,恃权擅政,“天下大权尽归尚书”,中书省形同虚设,乃于二十六年被迫辞相,只掌宿卫事。任相期间,处事秉公持重,尊用汉族士大夫,力助忽必烈推行汉法、罢黜庸官,选用良才,与权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等不法之举作斗争,谏立皇太子,兼中书令,判枢密院事,以加强中央统一管理。大德七年(1303),追谥东平王。有《丞相东平忠宪王碑》以志其功。 ②明朝大臣。蒙古族。初为元朝平章。洪武元年(1368),元军撤出大都后,随帝妥欢帖睦尔退归漠北。十二年(1379),在中兴州的战役中兵败,被俘。获赦,授鞑靼指挥。二十三年(1390),晋刑部尚书,武臣任文职自此始。

猜你喜欢

  • 庙仓地

    清代蒙古地区喇嘛佛教寺庙的土地。也称香火地。来源主要是蒙古王公、牧民布施给寺庙的土地,或将旗公有地赠予寺庙。由寺庙札萨克喇嘛支配,交沙比纳尔或寺庙所属民户放牧或耕种,以获取收益。

  • 尹湛纳希

    1837—1892清末文学家。汉姓宝,名衡山,字润亭,乳名哈斯朝鲁。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北票下府乡)人。蒙古族。协理台吉※旺钦巴勒第七子,人称“七哥儿”。出身贵族世家。幼年从塾师学蒙、汉、

  • 布扬古

    见“布扬骨”(464页)。

  • 思伦法

    ?—1399明代云南麓川傣族首领。又作思伦发。元末云南平缅宣慰使※思可法之孙。洪武十四年(1381),其弟麓川主思瓦法统兵攻南甸,其部属达鲁方等遂拥立其为主。十五年,明军入云南、进取大理、金齿,惧,遂

  • 刚察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县境内。东接海晏达如玉千户部落,南临青海湖,西连天峻县汪什代海千户部落,北至祁连县之默勒河、野牛沟。为游牧部落,逐水草,居帐幕。“刚察”藏语,意为“骨髓”。原住牧黄河以南达

  • 鼓楼

    侗族地区独特的建筑物。又名“古楼”、“楼”、“百”。因楼内置鼓得名。明代已出现,今存者多分布于黎平、榕江、三江、通道、龙胜等县,均系清代所建。多位于寨子中央,为群众聚众议事、交流集会和夏夜纳凉之所。高

  • 蒙古官学

    清代专门培养蒙古八旗子弟的学校。内务府下属机构。乾隆十二年(1747),在咸安宫官学内设立。设管理事务大臣1人,总裁3人、蒙古教习、额外蒙古教习3人,收蒙古八旗官学生24名,主要学习蒙古经书及文字翻译

  • 延寿

    高昌国王麹文泰年号。624—640年,凡17年。

  • 特楞古特

    部落名。又译特凌古特、捷连乌特。俄国人又称之为“白喀尔木克”、“山区喀尔木克”。成吉思汗时期依附蒙古。后海都叛元,为所辖。明代隶瓦刺。清代前期从属准噶尔部。主要驻牧于叶尼塞河上游至鄂毕河上游的阿尔泰山

  • 挹娄貂

    古代好貂皮名。因产于挹娄族地区而得名。为该族向中央王朝纳贡和与中原人民交换的物品之一。由于皮轻毛暖,深为中原人民喜爱。其后裔勿吉、靺鞨、女真等也皆从事捕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