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喇乌

喇乌

①族名。哈尼族自称。康熙《新平县志》卷2“新化州风俗”、道光《新平县志》卷6“土司附种人”、雍正《景东府志》卷3、乾隆《开化府志》卷9等,均记有当地称为“喇乌”的生产生活情况。近代哈尼族中仍有一部分称为“拉乌”,即“喇乌”。分布在墨江、红河、元阳等地。而文山(清开化府)一带已无“喇乌”,可能融合于当地彝族。 ②云南云龙一带古时的傣族酋长。相传自古云龙一带为傣、阿昌、布朗族共同杂居区。最初占支配地位的是傣族酋长屏刺者,传四、五世至喇乌,约4世纪中叶,与阿昌族相争,被杀,大多傣族或死或逃,遂为阿昌、布朗2族留居,各立酋长,不相统属。

猜你喜欢

  • 汉藏史集

    藏文书名。全称《汉藏史集贤者报喜世间明鉴》。达仓巴班觉桑布(梵文名释迦嘎年施利甫迪跋扎,简称叶如达仓巴)著。明宣德九年(1434)撰于达纳屯孜。初见锡金甘托克手抄本。美国有影印抄本。1985年四川民族

  • 悉立国

    吐蕃早期西南古小邦名。地在今亚东一带喜玛拉雅山谷地区。人口5万户。有城邑,多旁涧溪而筑。“男子缯束头、衣毡褐。妇人辫发,短裙”。“婚姻以财聘”。“死者葬于野、不封树”。“刑有刖、劓”。唐贞观二十年(6

  • 兵屯

    清代新疆绿营兵屯田。康熙五十五年(1716)始置于巴里坤、哈密等处。乾隆二十二年(1757),经陕甘总督黄廷桂奏请,又以内地绿营兵在天山北路兴屯。后又扩及天山南路。所谓屯田兵,初为换防兵,后改携眷兵。

  • 桌子山岩画

    内蒙古乌海市附近桌子山发现的岩画。共有5处。经研究认为大部分是产生于相当夏、商、周的青铜时代。主要系动物和骑马人图形等。其中有神、灵头像、太阳纹图案、重圈纹图案和各类人面图案,从凿痕判断,有的是用铜器

  • 刘奴真

    北魏时匈奴独孤部首领。初事※刘显,道武帝登国元年(386),显为拓跋珪所逼出走后,率所部降魏。至贺兰部迎兄刘犍归,禅位。后以兄叛魏改从贺兰部,杀犍。遭贺兰部袭击,举部投魏,得免于被难。奉妹充道武帝拓跋

  • 达诺

    藏语音译。意为“头人”。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土司制下的一个社会等级。依管辖百姓多少,分“日用不聋”(大头人)、“十格日尼”(二头人)、“瓢约”(小头人)。彼此无隶属关系,均隶於土司,其升降取决于土司是

  • 桑杰敖德斯尔

    见“对音库尔呼图克图六世”(643页)。

  • 别剌撒浑

    见“裴罗将军城”(2448 页)。

  • 蒙古官制

    蒙元、明、清时期蒙古族地区之官制。其官制从无到有,由简至繁,经历了漫长历史进程,蒙古国建立前,成吉思汗草创时期,官制简古,有“火儿赤”、“博尔赤”、“火你赤”、“莫伦赤”、“云都赤”、“阿黑塔赤”、“

  • 土河

    秦汉时称乌侯秦水,隋称讬纥臣水,唐称土护真水,辽金称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契丹语曰北乜里没里,复名陶猥思没里,亦云撞撞水。源出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西※马盂山,东北流。为奚和契丹族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