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叶榆

叶榆

云南古地名。亦作楪榆。因叶榆泽(亦称昆明池,后称西洱河,今洱海)得名。汉代居有昆明人(古羌之一支),《史记·西南夷传》载:“自同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汉武帝时始置叶榆县,属益州郡。县治在叶榆泽西,一说在今大理喜洲有叶榆古城。户不足万,置“”以统之,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著录有“汉楪榆长印”。东汉时属永昌郡(在今滇西一带)。蜀汉时改属云南郡(治今祥云县云南驿)。晋因之。南朝时属东河阳郡(治今大理凤仪)。唐初为河蛮(今白族先民)所居,后乌蛮据之,为南诏统治中心,先后在该地建都太和城(在大理县城南太和村西)和羊苴咩城(大理旧县城西),设陪都于大釐城(今大理喜洲)。宋代为白族段氏大理国统治中枢。元代改称太和县(治大理县城),属大理路,由段氏大理总管统治。明、清仍称太和县,属大理府。民国后改称大理县,今属大理市。为白族聚居区。该地自古至今经济文化发达,称“文献名邦”。

猜你喜欢

  • 艋舺

    又称“蟒甲”、“莽葛”。清代台湾高山族的一种常用水上交通工具。以独木构成,即独木舟。据《台海使搓录》载:“蟒甲,独木挖空,两边翼以木板,用藤缚之”,以使舟行平稳。各地大小不一,小的仅容一二人,通常可容

  • 拴线礼

    傣语称“蜀欢”、“亮欢”。傣族传统礼仪之一。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在祝贺结婚、久别重逢、婴儿新生或建成新房时举行。由年长者将红线拴在被祝贺者手腕上,以求吉祥。在婚礼中,则表示祝贺新婚夫妇白

  • 伊罗勒

    见“夜落纥”②(1497页)。

  • 拓跋丕

    ?—444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太宗明元帝※拓跋嗣次子,母慕容氏。少有才干,为父钟爱。泰常七年(422),封乐平王,拜车骑大将军,改骠骑大将军。太延元年(435),与镇东大将军徒河屈垣率军4万伐北燕,

  • 李尽忠

    ?—696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出自大贺氏族。原联盟首领※窟哥之孙(一说曾孙)。初期附唐,武则天(684—705年在位)时为右武卫大将军、松漠都督府都督。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因与唐地方官员龃龉

  • 总制院

    元代官署名。一作释教总制院。元世祖于中统元年(1260)封乌思藏高僧※八思巴(1235—1280)为国师(后升号帝师、法王),命统领全国寺院僧尼。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

  • 契汗

    见“契翰部”(1565页)。

  • 牛王节

    土家族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过此节。传说土家士兵在一次征战中,途遇河水暴涨,涉水难行,恰有水牛游来,大家拉着牛尾巴过了河。人们遂定此日,即四月十八日为节。杀猪祭祖,宴请宾客。女儿回娘家,女婿拜岳父母

  • 厄真

    即“额真”(2530页)。

  • 乌拉牌票

    又作路引、信票、马牌、乌拉票等,均藏语“朗木依”的意译。旧时西藏过往僧俗官员、士兵、商旅、僧迦所持在沿途征派※外差徭役的凭证,上写持证人姓名、身份、事由、起止地点、所需乘畜、驮畜、人役数等。旧时经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