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古州苗民起义

古州苗民起义

清雍正乾隆年间贵州东南部苗民起义。为反抗清廷的军事强制和武力镇压,雍正十二年(1734),古州苗民包利欲行暴动,遭逮捕,经斗争获释。十三年二月,因地方官吏以征粮为名大肆敲榨,古州(今贵州榕江、黎平、从江地区)所属高表、八妹等苗寨,联合丹江(今雷山)、台拱(今台江)等苗民2万余人,在包利、红银、往利、苗瞎子等人领导下起义。三月,围番招屯,攻清江(今剑河)。将清巡抚元展成、提督哈元生军包围于莲花屯。四月,攻占凯里、重安江、黄平、余庆和台拱排咱汛。五月,攻克小丹江汛和清溪县城。起义扩展到整个黔东南地区,苗、侗、汉等民族农民纷纷响应,聚众数十万,惩治官吏和豪绅。清廷调集两湖、两广四省兵力,由哈元生为将军,湖广提督董芳为副将军会集于贵州。起义军弃城分散到各寨,围攻各地营汛,阻截交通,断清军粮道。八月,雍正帝卒,乾隆帝即位,改派张广泗为经略,统领全军进剿义军,采用剿抚兼施策略,分化※生苗、※熟苗,利用熟苗进攻生苗。乾隆元年(1736),分兵八路进攻各处苗寨,焚烧苗寨千余座,起义军退至牛皮大箐(雷公山)。四月,乌糯箐战役中,包利被俘。后,红银、往利、包往、三元、阿苟、阿蜡等首领亦先后被俘杀。五月,清军占领牛皮箐,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噶当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藏语音译,又称迦当派。意为“教试派”。有新旧之分,旧者在宗喀巴创格鲁派之前,新者始于格鲁派开派之际。该派晚于宁玛派,始于西藏后宏期佛教兴起之际。首创者为印僧阿底峡,继由其弟子仲敦巴定

  • 靖安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四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镀金银印。泰定四年(1327),阔不花始受封。其侄蛮蛮于至正十六年(1356)袭封。

  • 沙赤星台吉

    ?—1595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孛儿只斤氏。※俺答汗第八子,※三娘子生。万历四年(1576),受明封为副千户。十一年(1583),升指挥佥事,加封明威将军。与明朝互市于大同诸市口,和睦相处。哑不

  • 靖安皇后

    见“萧温”(1991页)。

  • 回回人

    对回族人的称谓。回族人亦自称“老回回”。参见“回回”(779页)。

  • 罗桑益西

    1663—1737即五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托嘉竹仓(今西藏南木林境内)。索朗旺扎之子。4岁被迎至扎什伦布寺坐床,拜格西罗丹为师。10岁能写作。16岁到拉萨,承五世达赖罗桑

  • 花煎游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三月条载:“采杜鹃花,拌糯米粉作团糕,以香油煮之,名曰花煎”。所谓“花煎游”,是指妇女们于夏历三月三日做“花煎

  • 科巴

    藏语音译。义译为“需要的人”。解放前四川西部和西藏昌都地区农奴中的一个等级。与西藏其他地区的※“堆穷”相似,是头人或大※“差巴”的附属户。地位低于一般差巴。一般不占有份地,仅由领主或大差巴给予一小块“

  • 出河店

    辽、金地名。即今黑龙江省肇源西茂兴古城。辽属东京道。金属上京路。以辽、金之间的※“出河店之役”而名于史。天会八会(1130),金太宗完颜晟以太祖完颜阿骨打在此大胜辽兵,肇基王业,故改此地为肇州。参见“

  • 北魏显祖

    见“拓跋弘”(13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