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舞
台湾兰屿岛高山族雅美人妇女一种传统独特舞蹈。参加舞蹈的人都有一头美丽的长发,舞时身穿艳丽民族服饰,相互挽起手臂,双手弯曲于胸前,长发散披于肩,起舞时边唱歌脚步边前后缓慢移动,并摇动身躯,动作由徐而急,幅度逐渐加大,然后向前弯腰,将长发甩向前至发尖拂地,继而直腰,将长发甩起倒立,再散于脑后,周而复始,气氛热烈而欢快,充满青春活力。
台湾兰屿岛高山族雅美人妇女一种传统独特舞蹈。参加舞蹈的人都有一头美丽的长发,舞时身穿艳丽民族服饰,相互挽起手臂,双手弯曲于胸前,长发散披于肩,起舞时边唱歌脚步边前后缓慢移动,并摇动身躯,动作由徐而急,幅度逐渐加大,然后向前弯腰,将长发甩向前至发尖拂地,继而直腰,将长发甩起倒立,再散于脑后,周而复始,气氛热烈而欢快,充满青春活力。
即“鸭绿江”(1866页)。
汉南越国二世主。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越王※赵佗之孙。汉建元四年(前137),佗卒,遣使入朝告丧,武帝诏准袭南越王位。循佗旧制,事汉甚恭恪,为武帝所悦。六年(前135),闽越王郢举兵侵南越边邑。上书
?—1809清朝大臣。正黄旗蒙古人。伍弥特氏。乾隆三十五年(1770)由前锋授为蓝翎长。随征金川、台湾,俱有功。累迁参领,赐号“继勇巴图鲁”。五十七年(1792),随将军福康安、参赞海兰察抗击入侵后藏
?—1656清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爱新觉罗氏,景祖※觉昌安之兄索长阿三世孙。初随军征明锦州、宁远及入关败农民军李自成部。官至兵部侍郎。顺治九年(1652),同都统噶达浑征蒙古鄂尔多斯部叛逃之多尔济等
见“敌烈部”(1882页)。
蒙古族古代刑罚。蒙古族自古崇九,把九看作众多而神圣的数字,牲畜又是赖以生存之源,故以科罚九头牲畜作为惩罚犯罪行为的一种计量单位。依罪行之轻重,罚以九或九的数倍牲畜,无畜可罚者,以身充奴。初在民间以习惯
即“伊陵尸逐就单于”(813页)。
1377—1457明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宣德三年(1428),战败堂弟※刀典自立,任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宣慰使。曾助明军征麓川思氏政权,并将逃至勐泐(景洪)的麓川首领一人
南北朝时湘川少数民族的总称。古称※荆蛮,秦汉称※黔中蛮或长沙武陵蛮。分布在今湖南湘、资二水流域,广西桂江、广东北江流域大部以及湖北陆水流域。以居湘川而得名。永明三年(485),其首领陈双、李答等举兵,
清代新疆工矿名。位于伊犁河南索果尔。乾隆(1736—1795)中叶建。工匠初多为维吾尔族人。后又以绿营兵丁20名协同开矿,以供制作屯田耕具。旋复于遣犯中,选派精壮200名,以150名挖铁,50名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