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佛经。汉文本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唐法海集,记禅宗六祖慧能事迹和语录。西夏文译者佚名。手写、草书,存十数页。背面为西夏天赐礼盛国庆元年(1069)或二年(1070)瓜州审案记案。译文内容与敦煌所出手写唐法海本相近。有朱笔修改痕迹,似为自汉文初译的修改稿本。可与法海本互较。是研究西夏佛经翻译和禅宗流传的重要资料。现分别藏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日本天理图书馆等处。
西夏文译佛经。汉文本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唐法海集,记禅宗六祖慧能事迹和语录。西夏文译者佚名。手写、草书,存十数页。背面为西夏天赐礼盛国庆元年(1069)或二年(1070)瓜州审案记案。译文内容与敦煌所出手写唐法海本相近。有朱笔修改痕迹,似为自汉文初译的修改稿本。可与法海本互较。是研究西夏佛经翻译和禅宗流传的重要资料。现分别藏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日本天理图书馆等处。
指各种户籍。元代居民按职业划分为民、军、站、匠、盐、儒、僧、道等约10种左右户籍。其中有由国家强制签充的,如军、站、匠、盐等户;有经考试或其他方式认可的,如儒、僧、道等户。每种户都须承担特定的封建义务
见“波罗显胜”(1517页)。
即黑马奶,见“马湩” (159页)。
即“兀良哈三卫”(111页)。
匈奴所属部落名。被匈奴奴隶主征服后,安置于匈奴东部地区(左地)游牧。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乘匈奴饥馑,人畜死丧惨重,局势不稳,属国离叛之机,其部长率数千人南下附汉,在匈奴与汉朝边界处,与瓯脱(边境
见“拽剌”(1620页)。
?—1454明景泰年间苗民起义首领。四川草塘(今贵州瓮安)人,苗族。景泰三年(1452),与※黄龙等率苗民起义。与贵州臻、剖、五坌等地苗民联合攻播州西坪、黄滩等地屯营。被提督蒋琳、总兵官都督方瑛等镇压
门巴语音译,亦作敦龙坎、敦龙庆,意为“送鬼”。旧时门巴族本教巫师之一。民主改革前流行于墨脱门巴族地区。由男性担任。承师传。无专门法衣法具。主事送鬼治病。作法时,在村外草坝上或河溪旁供酒肉、粮食及病人衣
蒙古国时期乞儿吉思首领。又译野牒亦纳里。十三世纪初,游牧于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元太祖二年(1207),接受成吉思汗使者按弹、不兀剌招降,与另一首领遣亦里克帖木儿、阿惕乞剌黑两位(一说还有兀鲁惕
?—1179金官员。亦作蒲里黑。速频路(治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即双城子南)哲特猛安人,改属合懒路。女真族。乌延氏。银青光禄大夫思列孙,猛安国也子。从阿骨打伐辽,勇闻军中。天眷三年(1140),袭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