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兀惹

兀惹

①辽、金时东北部族名。又作吾惹、乌惹、屋惹、嗢(盟)热,或说即※“乌舍”异译。一说其来源于黑水靺鞨兀儿部。史未载其具体所在,一般认为约分布在今绥芬河中上游至乌苏里江流域一带,一说其地包括牡丹江广大山野林区、松花江中游及黑龙江下游的广大地区。以兀惹城(故址一说为今黑龙江东宁县大城子古城,或说在通河县治附近)为中心,建政权,称乌舍国(一说为定安国)。辽景宗七年(975),黄龙府卫将渤海人燕颇反辽受挫,“走保兀惹城”,始见“兀惹”之名。辽圣宗时(983—1031年在位)时叛时服。贡物有鹰、马、貂等。常与铁骊交战,铁骊将其俘户献辽。统和十七年(999),圣宗迁其部分部众至松花江大曲折处置宾州(治所在今吉林省农安县东北万金塔东小城子),以其首领为千户治之。阿骨打起兵后,兀惹于辽天庆四年(1114)末叛辽归附女真,此后遂不见其名。今有人认为,该部于金代称兀的改,元曰吾者(一作兀者)或兀的哥,清称乌德赫或乌底赫,即前苏联乌德改人的先人,可备为一说。 ②明代四川藏区地名。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境。宣德四年(1429),兀惹寨喇嘛罗如藏入朝贡马,赐以银钞、彩币表里等。后,其地依例入贡。

猜你喜欢

  • 艾米尔

    见“异密”(932页)。

  • 鼓院

    见“登闻鼓院”(2307页)。

  • 杨鼐

    明代白族学者。号敬庵。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今大理)人。弘治二年(1489)中举人,官至黄州府(治今湖北黄冈县)通判,为官以精明惠爱见称。致仕后,归故里40余年,闭户研读经史,手不释卷,颇受乡人爱戴,寿百

  • 讷北室韦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讷北部,又曰讷比支室韦或纳比支部。由隋以前※北室韦分解而来。《旧唐书》称该部位于※岭西室韦北,所在今多数人认为在今嫩江上游地区(内又有分歧,或说在其西的伊勒呼里山一带,或说在其东

  • 松江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原名真教寺,又名云间白鹤寺。位于上海市松江县松江镇缸甏巷。创建于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 (一说始建于明初)。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修,历永乐、万历、清顺治、康熙

  • 扎贡巴·丹巴若杰

    1801—?扎贡巴三世活佛。藏族。甘南夏河人。5岁时被嘉木样谢巴确认为扎贡巴活佛。6岁从阿莽班哲达出家,取名衮却丹巴若杰。后在拉卜楞寺学经及五明之学。曾两赴西藏卫地,先后从达浦永增益西嘉措等30余位经

  • 罗婺

    见“罗武”(1415页)。

  • 颜盏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居曷懒兀主(今吉林延边境海兰江)、隆州(治吉林农安县)怕里干山等地。金亡北宋后,有的迁居中原地区。后改汉姓曰张。

  • 傩坛

    见“傩”(2249页)。

  • 西纳喇嘛却伯坚赞

    明代青海第二代西纳活佛。永乐八年(1410),被明帝奉为上师,赐以国师职事及土地、人户,又赐象牙印章及诏书。十年(1412),赐“慈智禅师”名号。宣德二年(1427),又赐“通慧正觉国师”封号及银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