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亦力把里

亦力把里

西域古城名、国名。《元史·西北地附录》作亦刺八里。《元史·曷思麦里传》作亦八里城。《乌古孙仲端北使记》作益离城。据《明史·西域传》:永乐十六年(1418)察合台后王歪思汗率部落从别失八里西迁,改国号亦力把里。“亦剌”、“亦力”、“益离”即今“伊犁”的同名异译,“把里”、“八里”突厥语“城”之意。察合台汗国东部(东察合台汗国),伊斯兰著作称蒙兀儿斯坦(蒙古人之地),汉文史籍即以其都城名为国名,先后称别失八里和亦力把里。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该国大体上包括今哈密以西的新疆各地,西辖中亚塔什干和帕米尔高原西麓,南抵喀喇昆仑山脉,北包巴尔喀什湖。察合台后裔之间经常内讧。明隆庆四年(1570)拉什德汗死后,其诸子各霸一方,汗国四分五裂。清康熙十七年(1678,一作1680),准噶尔统治者噶尔丹进军南疆,俘虏伊思玛业勒汗,最后结束了察合台后裔在新疆的统治。准噶尔也建廷伊犁。清朝平定准噶尔后,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伊犁固尔扎(金顶寺)建宁远城。在城东北半里许立有《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碑》和《后勒铭伊犁碑》。光绪十三年(1887),在此设宁远县,民国二年(1913),改名伊宁。亦力把里城遗址当在今新疆伊宁市境内。

猜你喜欢

  • 白那恰

    即“白纳查”(600页)。

  • 斛律洛阳

    北魏末年山西地区起义首领。西部敕勒斛律氏。孝昌二年(526),乘六镇大起义之势,率众于桑乾(今山西山阴县西南)西起义,与河西牧子(费也头)起义遥相呼应,互为犄角。三月,被游击将军尔朱荣击败于深井(山阴

  • 平茶洞长官司

    明、清四川土司名。明洪武八年(1375),以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改置,隶酉阳宣抚司(后改“酉阳宣慰司”)。二十七年(1394),署长官、宋代杨业后裔杨再胜谋杀兄子杨正贤等,明帝令逮再胜,诛之,使正贤

  • 明马约

    藏语音译,又作明玛约、明俄约,意为“非主非仆”。旧时西藏江孜地区农奴阶层中的一个等级。即主人家无工资的“佣人”。绝大多数是从小收养在主人家为奴及破产或与主人有特殊关系者。有自己的属主,每年要向属主交纳

  • 西至哈至

    古地名。传说中明代撒里畏兀儿东迁前的故地。历史民歌曾提及该族系“西至哈至来的人”。其地名说法不一:一说从语音上分析,可能是“西州火州”或“西州和州”的音转,西州是地区名称,火州或和州即高昌城(今新疆吐

  • 抹骨登兀没灭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穆宗※延昌宫。此词语由三部分组成,“抹骨登”又译作“抹骨古等”,是宫下有一※瓦里即为是名;还有一瓦里名

  • 仆杂

    彝语音译。意为※呷西奴隶吃的饭食。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以荞麦皮、嫩野草、蒿子叶等做成。民主改革前,生产的粮均被奴隶主占有,单身奴隶一无所有,连人身都是主子的,仅能以此充饥。

  • 完颜宗干

    ?—1141金宗室、开国功臣。本名斡本。女真族。完颜氏。太祖※阿骨打庶长子、海陵王父。随父伐辽,率兵先往填堑,使军得渡,攻取黄龙府(治今吉林农安县)。劝阿骨打勿兴兵攻春州,以休养士卒。旋与完颜宗雄攻取

  • 耶律万辛墓志

    见“北大王墓志”(535页)。

  • 蒙古大鼓

    即“罐鼓”(25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