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于休烈

于休烈

692—772

唐朝文臣。河南洛阳人。先世鲜卑于氏。左仆射于志宁玄孙(一说曾孙)。沛县令于默成子。自幼好学,善属文。与会稽贺朝万、齐融、延陵包融为文词之友,齐名一时。开元(713—741)初,举进士,又应制登科,授秘书省正字。累迁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士,转比部员外郎、郎中。天宝(742—756)末,受宰相杨国忠排挤,出为中部郡太守。时值安史之乱,肃宗立,自中部赴行在,擢给事中,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至德二年(757),奏请搜集典籍。乾元(758—760)年间,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后为宰相李揆所忌,命充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贬之。代宗即位,拜右散骑常侍,寻加礼仪使,迁工部侍郎。改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拜工部尚书,累封东海郡公。为官清廉自俭,在朝三十余年,史称其“虽历清要,不治产”,年老,笃意经籍,嗜学不厌。卒,赠尚书左仆射,谥元。有集十卷行世。

猜你喜欢

  • 金莲

    见“旱金莲”(1079页)。

  • 建州私志

    书名。明海滨野史(一说作者康熙中叶人伪托)撰。3卷。记述明代女真族源流,各部间的交往及同明朝的关系。内容与《东夷考略》、《山中闻见录》大致相同,稍增加了一些内容。对满族史的研究有参考价值。有《清初史料

  • 卢州

    渤海王国置。中京显德府所辖六州之一(有人据《新唐书》将其列为六州之首,认为是显德府后期的依郭州),领山阳、杉卢、汉阳、白岩、霜岩五县。州治故址众说纷纭:或笼统指在今吉林省延边地区海兰江流域;一说在该省

  • 和硕特南左翼中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河南托加札萨克旗。雍正三年(1725)置。博硕克图济农孙镇国公拉察布族裔。其子察罕喇布坦受封札萨克镇国公,掌旗务。下设4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

  • 和硕特北右翼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宗贝子旗。雍正三年(1725)置。和硕特台吉瑚鲁木什曾孙固山贝子车凌敦多布族裔。以丹巴为札萨克,掌旗务。下分设佐领6。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青

  • 白霫

    古代北方民族名。史称“本匈奴别种”,为铁勒十五部之一。初居于漠北独洛河(今土拉河)东北一带,后逐渐南下,进入漠南地区,分为居延、无若没、潢水3个部落,被称为“白霫三部”。以游牧、射猎为生,首领称俟斤,

  • 玉树二十五族

    清道光初年后居住于玉树地区诸藏族部落总称。一称囊谦二十五族、隆庆二十五族。至咸丰同治(1851—1874)之时,始有今称。系由西宁四十族演化而来。即囊谦、拉休、苏尔莽、苏鲁克、拉达、布庆、迭达、固察、

  • 明边墙

    明代辽河东西民族区域分界线。明廷为防备兀良哈蒙古三卫和女真各部骚扰汉族聚居区,巩固其对东北地区的稳定统治而设立的防线,简称“明边墙”。共分三段,即辽西边墙、辽河边墙和辽东东部边墙。辽西边墙始修于明正统

  • 色章郭母

    藏语音译,意为“金元”。西藏地方铸造的金币。1918年由罗堆金币厂仿照印度托拉铸造。重量与印度托拉相同,正面铸一狮子及铸造年代。背面铸面值20两藏银,实际成本只有13两。含金百分之九十。后由于世界金价

  • 白虎复夷

    见“板楯蛮”(1294页),“弜头虎子”(9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