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匈语支

东匈语支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语支之一。这一术语是原苏联学者H·A·巴斯卡科夫1952年在《关于突厥语言的分类问题》(载《苏联科学院通报·文学和语言部分》,1952第11卷)一文中提出来的,1962年在《突厥语言研究导论》一书中又作了进一步阐述。他在对突厥语族语言进行分类时,把历史上属于东匈部落联盟、东突厥汗国、古代回鹘汗国和黠戛斯部落联盟的突厥各部落及其后裔的语言归入同一语支,称为东匈语支。这一语支分两个语组:1)回鹘一乌古斯语组,又有回鹘一突厥次语组,包括古代乌古斯语、回鹘语和现代的图佤语、托发拉尔语;雅库特次语组,包括现代雅库特语;哈卡斯次语组,包括现代的哈卡斯语、绍尔语、楚雷姆鞑靼语、卡玛辛语、阿尔泰语北部方言。2)黠戛斯—克普哈克语组,包括古代黠戛斯语和现代的柯尔克孜语、阿尔泰语。东匈语支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大部分现代语言里都有第二性的长无音;一些语言之间有辅音z、d、t的交替,与西匈语支的j相对应;没有或较少有p—b、 t—d、 q—γ、 k—g、 s—z等清浊辅音的对立;x、h、w不作为独立的音位出现。在语法方面名词与动词形式构成的组合体的紧缩形式极为发达;复合句不很发达,连词较少。在词汇方面,有数量较多的蒙古语借词。

猜你喜欢

  • 术堵

    彝语音译。又称“子术”。四川凉山阿都土司统辖地区单身奴隶名称,类似※呷西。归黑彝占有者,无任何人身自由,随时可被买卖或杀死。归土司占有者,在衙门内做杂活,境遇稍好。

  • 里瓦几亚条约

    见“中俄伊犁条约” (300页)。

  • 元朗

    513—532北魏皇帝。531—532年在位。字仲哲。鲜卑元氏(拓跋氏)。章武王元融第三子,母程氏。永安二年(529),为肆州鲁郡王后军府录事参军、仪同开府司马。建明二年(531),为冀州勃(渤)海太

  • 刀补瓦

    1235—1287元代云南西双版纳第六世※召片领。傣族。※刀两掞之子。元世祖至元十年(傣历653年,1273),父卒,继位,为景龙金殿国国主。弟伊拉諰过嗣于勐唪酋法钪光为子,后继其义父位。继位后第三年

  • 雅德根

    达斡尔语音译,亦作“雅达干”、“亚德干”。达斡尔人对大萨满(巫师)的称呼。有领祖神“霍卓尔雅德根”(氏族萨满)和领外部神“博迪·朱嘎勒”(一般萨满)之分。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

  • 阿克苏花票

    见“阿票”(1197页)。

  • 都拉特部

    即“杜拉特部”(962页)。

  • 内五鄂托克喀尔喀

    明代东蒙古喀尔喀(罕哈)万户之一部分。亦译称喀尔喀五部或内喀尔喀。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六万户。不久,达延汗分封诸子,将喀尔喀万户东部地区及属民(即内喀尔喀)封予第六子阿尔楚博罗特(纳

  • 书库尔

    见“楚琥尔乌巴什”(2350页)。

  • 半庄

    清代宗室庄田中的半分粮庄。由于清初的圈地、※旗余地或入官地的地段大小不一,所设置的大庄、半庄亦随之而异。顺治(1644—1661)初,以地在240亩至360亩之间者,设为半庄。乾隆十年(1745)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