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深
北齐平原(今山东聊城北)人,祖籍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本名隐,以字行。初为尚书令司马子如贱客,渐用为正令史。荐与丞相高欢,用为大丞相功曹参军,专掌机密,小心恭慎,甚得欢心。后转大行台都官郎中。武定七年(549),从丞相高澄攻颍川,单身入城劝西魏大将军王思政降。入齐,迁秘书监、侍中。乾明元年(560),与王晞等拥高演为帝。武成帝时,迁尚书令,封宜阳王。武平二年(571),拜司空,为侍中祖珽所离间,出为西兖州刺史。四年,复征为司空,转司徒,后以暴疾终。
北齐平原(今山东聊城北)人,祖籍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本名隐,以字行。初为尚书令司马子如贱客,渐用为正令史。荐与丞相高欢,用为大丞相功曹参军,专掌机密,小心恭慎,甚得欢心。后转大行台都官郎中。武定七年(549),从丞相高澄攻颍川,单身入城劝西魏大将军王思政降。入齐,迁秘书监、侍中。乾明元年(560),与王晞等拥高演为帝。武成帝时,迁尚书令,封宜阳王。武平二年(571),拜司空,为侍中祖珽所离间,出为西兖州刺史。四年,复征为司空,转司徒,后以暴疾终。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世宗柴荣诏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一篇以进。比部郎中王朴献《平边策》提出,“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惟吴(即南唐)易图”,“得吴
宋时官、私经营的酒务、酒库和酒坊开设的零售分店,或酒户、拍户开设的零售分店,谓之脚店。
春秋时诸侯为和好而相会。《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说齐桓公有“衣裳之会十有一”。
官署名。辽代置。始置于重熙六年(1037)。负责督察越棘等五国部族,设契丹节度使一员。
书名。明徐贞明著。一卷。成书于万历年间。因作于潞水(今北运河)旅次,以宾主问答为体裁,故名。作者针对当时国家“财赋全仰于东南之漕”的弊端,提出十四条理由,力主开发西北特别是畿辅附近地区水利,避免南粮北
商办企业。清光绪十九年(1893)创办于上海。资本为五万两。有轧花机四十二台。
明洪武初改元台州路为府。属浙江布政使司。治所、辖境同台州路。清属浙江省。1912年废。
淄一作甾、菑。①《书·禹贡》青州:“潍、淄其道。”《周礼·职方》幽州:“其浸菑、时。”即今山东淄河。下游古今有变迁。《汉书·地理志》泰山郡莱芜县:“原山,甾水所出,东至博昌(今博兴县东南)入泲。”《水
官名。东汉末光禄勋属官谒者仆射,下有给事谒者,秩四百石。掌宾赞受事,及上章报问,将大夫以下之丧,掌使吊。凡谒者,初为灌谒者,满岁为给事谒者。
书名。北宋司马光撰。八十卷。光撰《资治通鉴》,患其浩大难领略,而目录又嫌太简,故著此书以折中之。其稿在晁说之家,绍兴初,参政谢克家得之,上于朝。始刻于泉州,传布未广。淳熙九年(1182)光曾孙伋守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