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路
北宋初置。太平兴国元年(976)析为东西两路,至道三年(997)复合为淮南路。初治楚州(治今江苏淮安市),治平中徙治扬州(治今江苏扬州市)。辖境南至长江,东至海,西至今湖北黄陂、红安和河南新县、光山,北逾淮水,包有江苏、安徽的淮北地区各一部分和河南永城、鹿邑、郸城等市、县。熙宁五年(1072)分为东西两路。
北宋初置。太平兴国元年(976)析为东西两路,至道三年(997)复合为淮南路。初治楚州(治今江苏淮安市),治平中徙治扬州(治今江苏扬州市)。辖境南至长江,东至海,西至今湖北黄陂、红安和河南新县、光山,北逾淮水,包有江苏、安徽的淮北地区各一部分和河南永城、鹿邑、郸城等市、县。熙宁五年(1072)分为东西两路。
?—1680明末清初福建同安(今厦门北)人,字复甫。明生员。永历初投郑成功,授参军。康熙元年(1662),佐成功复台湾,授咨议参军。郑经立,入主军国大事,行屯田、理户籍、兴学校。十三年,郑经出师福建,
1434—1527明河南洛阳人,字希贤,号晦庵。天顺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成化二十三年(1487)以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弘治十一年(1498)代徐溥为首辅。敢直言,屡疏节财用、罢斋醮、禁乞盐。武宗即位
书名。清董贻清撰。一卷。记井研清军、乡勇顽抗太平军事。咸丰十年(1860)董氏署理资州,任内值李永和率起义军进取井研县,三月二十七日,董氏率乡勇赴井研顽抗,至五月十八日,相持六十余日。逐日记载战事成此
封爵名。(1)五代梁末帝乾化三年(913),封党项族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为陇西郡王,为党项族首领封王之始。(2)五代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封党项族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李仁福子)为陇西郡
皇帝仪仗中的彩旗。《汉书·贾捐之传》:“鸾旗在前,属车在后。”颜师古注:“鸾旗,编以羽毛,列系橦旁,载于车上。大驾出,则陈于道而先行。”旗色为赤,绣以鸾凤。唐代仪卫之制,大朝会、宴见蕃国王,在左右武卫
即“完颜庆山奴”。
清满洲正蓝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原名锡淳,字厚安。蒙古族。咸丰进士。以户部郎中授江西督粮道,后为驻藏大臣。工书法,善诗文。著有《退复轩诗文集》。
春秋徐邑,后入吴。在今安徽泗县东北。《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楚人败徐于娄林”,即此。
朝代名。自建隆元年(960)宋太祖赵匡胤代后周称帝,至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入京师开封(今属河南),史称北宋。历九帝,凡一百六十七年。参见“宋②(1)”。
乡试之文件汇编。起自唐代,明清相沿。清制,每科乡试,所在地方官除缮造题名录进呈皇帝阅览外,另选刻试录进呈。首列考场在事职官衔名,次列三场考试题目及中式名额、次第、籍贯等,一如题名录。所不同者,其内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