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嗣大夫
爵名。春秋时世袭的卿大夫爵位,又称承嗣大夫或嗣大夫。《左传·昭公三十一年》:“齐豹为卫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义,其书为盗。”
爵名。春秋时世袭的卿大夫爵位,又称承嗣大夫或嗣大夫。《左传·昭公三十一年》:“齐豹为卫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义,其书为盗。”
旧称暗中行贿、说人情为通关节。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通关节之事,历朝屡见不鲜。科举制度创立后,士子为争中式,请托公卿显贵,贿赂考官,均称关节。清制,关节作为科举考试用语,又指考官与考生之间先期约定的暗号,于
古代马饰。以青铜铸成,形式多样,一般作中部呈圆泡形,下端延长成长方形,上端分出两角,背面有穿鼻,供穿入皮条,缚于马首正面,多见于西周,偶亦有铸铭文者。
书名。宋卫湜撰。一百六十卷。历时三十余载而成。采摭自东汉郑玄《礼记注》以下一百四十四家注疏,加以集说,为“礼家之渊海”。所录各书,多佚,是研究古代礼说必备之书。
官名。(1)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仓部郎”互称,为仓部曹长官。唐代置为尚书省民部(户部)仓部司长官,员一人,从五品上。高宗、玄宗时曾随本司改称司庾大夫、司储郎中,旋皆复旧。唐中期后多以他官为出纳使,渐
见“协拨”。
唐至德二载(757)改同安县置。治今安徽桐城市东南。属舒州。宋末移治今枞阳县,后又曾移治贵池市西南李阳河,元移今桐城市治。南宋属安庆府,元属安庆路。明、清属安庆府。
西汉置。治今湖北荆门市西南。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追刘备至当阳,即此。东晋移治今当阳市。唐属荆州,北宋属江陵府。南宋端平三年(1236)为荆门军治。元属荆门州。明洪武初移治今当阳市东南。
战国时对三种农业区之通称。一说指平原、山、泽,一说指高原、平地及低洼地。《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郑玄注:“郑司农云:‘三农,平地、山、泽也。’……玄谓三农,原、隰及平地。”后
即杨纡。《尔雅·释地》曰:“秦有杨陓”,即此。
书名。明雷礼辑。一百六十六卷。前有“引”,即序;又有“略”,即凡例。本书胪列明代职官姓名,起自洪武初,终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朝内自内阁、部、院以至府、司、寺、监长官,朝外自总督、巡抚,皆以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