妫州
唐贞观八年(634)改北燕州置。因妫水得名。治怀戎县(今河北涿鹿西南石灰窑),长安二年(702)移治清夷军城(今怀来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怀来、涿鹿、张北、赤城、崇礼、怀安、万全及北京市延庆等县地。开元中张说在州北筑长城,东南有居庸塞,形势险要,为北边重镇。天宝元年(742)改为妫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妫州。五代晋入于契丹,改名可汗州。
唐贞观八年(634)改北燕州置。因妫水得名。治怀戎县(今河北涿鹿西南石灰窑),长安二年(702)移治清夷军城(今怀来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怀来、涿鹿、张北、赤城、崇礼、怀安、万全及北京市延庆等县地。开元中张说在州北筑长城,东南有居庸塞,形势险要,为北边重镇。天宝元年(742)改为妫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妫州。五代晋入于契丹,改名可汗州。
散官名号。明洪武十年(1377)置,以授光禄司司丞中庖人出身者。三十年改司为寺,则用以专授寺丞。
今江苏宿迁市至淮阴市间废黄河北岸一段运河的前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河道总督靳辅主持开凿。河身在当时黄河北岸缕、遥二堤之间。起自宿迁市西张庄运口,经骆马湖口,历桃源县(今泗阳县),至清河县(今
书名。清魏祝亭撰。一卷。记两广瑶族来源、经济文化生活、社会组织、婚姻、服饰、节日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收录。
收入《文选》的十九首五言古诗。诗非一人一时所作,大致成于东汉后期。其中八首在南朝陈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中题为枚乘作,又有一首被认为是傅毅作,均不可信。这组诗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或写思妇怀人,游子念家
州名。本经制州。唐武德三年(620)以牂柯首领谢龙羽地置,为下州,授谢龙羽刺史职,封夜郎郡公。四年改名柯州,后复更名牂州。领建安、宾化、新兴三县。贞观四年(630)属黔州都督府(治今重庆彭水),隶江南
晋南阳(今属河南)人,居寻阳(治今江西九江),字祖休。少以孝友闻。承家教,不交名人,耕而后食,语不及俗,以钓猎为事。后不复钓猎,端居筚门,以杂粮、白水为食饮。州有礼命,公车征召,皆不赴。年五十六卒。
即“稗海纪游”。
前6—后57即刘秀。东汉王朝创建者。公元25—57年在位。汉高祖九世孙。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字文叔。西汉皇族。早年与兄刘縯等率宾客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更始称帝后,授为太常偏将军。更始元年(2
即“绣衣御史”。
一作杨起龙。明末清初京师(今北京)人。康熙十二年(1673)底,乘三藩乱起,诈称“朱三太子”,聚集八旗奴仆、佃户,约期起事,建元广德,部众称中兴官兵。旋被人告发,仓卒与清军激战,部众多死伤,乃潜逃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