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转运盐使司

都转运盐使司

元、明两朝掌管食盐产销的机构。元朝于辽东、大都、河间、山东、两淮、两浙、福建等地分设,隶户部各设都转运使二人,正三品,同知一人,正四品,副使一人,正五品,运判一人,正六品,下辖盐场多所,各场设司令、司丞以掌其事。其中以两淮规模最大,年额盐多达九十余万引,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明仍元制,于两淮、两浙、长芦 (今河北仓县)、河东 (今山西运城)、福建、山东等地分设,置都转运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从四品,副使一人,从五品,判官无定员,从六品,下辖各场盐课司、盐仓、批验所共受巡盐御史或盐法道臣的监督。


官署名。元代始置此司,掌场灶榷办盐货等事。其宫有使(正三品)、同知、副使,运判等。另外还有转运盐使司,其职掌与都转运盐使司同。清朝在各产盐要地设“都转盐运使司(即都转运盐使司),简称盐运使司,其主官为运使,从三品,掌管督察场民生计、商民行息,水陆輓运等。见《元吏·百官一·大都河间等路转运盐使司》、《清史稿·职官三·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

猜你喜欢

  • 北院侍御

    官名。辽置,属北枢密院中丞司,掌纠察官员之事。见“北枢密院中丞司”。

  • 女军师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金陵杂记》说:“洪逆住处女贼中先曾有左辅正军师、右弼又正军师、前导副军师、后护又副军师名目,去秋洪逆又出伪榜,改为宫禁城内女教师等名目。”可见天王府内女军师的职名虽与军师相同,但

  • 文书名。上行文。亦称“夹片”、“附片”。清朝臣工以奏折奏事,一折准奏一事,凡意有未尽,或另言他事者,则另纸陈明,附于折内,是为片。每折可附一、二、三片不等,一片各言一事,不相关联,亦不具衔名及日期,开

  • 南右卫

    渤海国十卫之一,相当唐朝十六卫,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一人。

  • 太岳太和山镇守太监

    宦官职名。为司礼监外差,员额一人。太岳太和山即武当山,镇守太监辖均州等处,经管本山香火、道士,办进榔梅、鹰嘴笋、骞山茶等件。

  • 安民厂

    官署名。明朝内府厂库之一。天启六年(1626)五月王恭厂灾后,遂建于北京西直门,置官职掌均同于王恭厂。宫廷造作机构。明置,旧名王恭厂,署在京师西南隅。掌造铳炮、火药之类。设掌厂太监一人,贴厂、佥书十余

  • 恩科

    见“特奏名”。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1)宋代有特奏名之制, 亦称之为恩科, 参见“特奏名”。(2)明清时定制,三年一次的乡试、会试之外,特于朝廷有庆典之年加举一次,称为恩科。有时恩科与正科在同一年举行

  • 内坊令丞

    官名。北齐于太子家令寺置内坊令及丞,掌知閤内诸事。参见“太子典内”。

  • 典厩丞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太仆寺龙厩丞置,仍为二员,从九品上。唐朝太仆寺典厩署沿置为次官,四员,从八品下。北宋存其名而罕除。

  • 官告

    授官的文凭。即“告身”,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