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著作局

著作局

官署名。三国魏明帝太和(227—233)中置,设著作郎为长官,其下设佐著作郎、著作令史等,掌国史的修撰,隶中书省。西晋初沿置,惠帝元康二年(292),以秘书典艺文图籍,故由中书省转隶秘书。一说转隶时间在元康元年。后改称著作省。北魏中期亦置,属秘书省,设著作郎二员,著作佐郎四员,后又改称著作省。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复置,以著作郎二员为长官,设著作佐郎四员,书令史一员,校书郎二员,正字二员,楷书手五员,书吏二员,掌固四员。太宗贞观三年(629)置史馆后,不复掌修国史,而以修撰碑志、祝文、祭文为职。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司文局,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减著作佐郎为二员,校书郎为一员。辽朝属秘书监。金熙宗皇统六年(1146),设著作郎、佐郎各二员,编修日历,以学士院兼领之。后改隶秘书监,减著作郎、佐郎员为各一人。


官署名,三国魏明帝太和中置,属中书省,掌编修国史,以著作郎为长官,下属有佐著作郎,著作令史等。晋沿置,仍属中书省。《晋书·职官志·秘书监》:“晋受命,武帝以秘书并中书省,其秘书著作之局不废。”北魏也置,属秘书省。唐朝也置。《新唐书·百官二·秘书省》:“著作局,郎二人,从五品上;著作佐郎二人,从六品上;校书郎二人,正九品上;正字二人,正九品下。著作郎掌撰碑志、祝文、祭文,与佐郎分判局事。”

猜你喜欢

  • 都右司徒

    官名。战国置。《古玺汇编》第二一号:“囗都右司徒”。

  • 太子器局丞

    官名。北齐太子器局长官,不入流。参见“太子器局”。

  • 强行削除官吏禄阶或没收其家财。

  • 四格

    清代对文武官的考察,均以四格叙其功劳,文官的四格指才、守、政、年。才指知识、才干;守指操守、品德;政指政绩、治行;年指年龄、资历。每格又有三等之分。参见“考察”。武职的四格,参见“军政”。

  • 上军

    春秋时的军队建制。见“三军将佐”。

  • 莫嚣

    官名。春秋时楚国置。军吏。大夫爵。《淮南子·修务训》: “吴与楚战,莫嚣大心抚其御之乎曰: 今日距强敌,犯白刃,蒙矢石,战而身死,卒胜民治,全我社稷,可以庶几乎?”

  • 协审官

    官名。见“审计官”。

  • 宣力武臣

    功臣封号。明朝置。武臣因功封公、侯、伯爵者,如特奉圣旨,可得封。

  • 四川清吏司郎中

    官名。简称“四川司郎中”。①明清户部四川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四川部郎中设,一人。南京户部四川清吏司亦设一人,皆正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郎中一人。满洲司官初不

  • 上京盐铁司

    官署名。辽朝南面京官。总领上京路财政、赋税等事。与东京户部司、中京度支司、南京三司、西京计司合称五京计司。置盐铁使、副使、同知、判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