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祠部司

祠部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礼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祠部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政令。所属有主事二人,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宋初祠部司置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凡祠祀享祭之事隶属于太常礼院,而天文漏刻之事又归于司天监,本司只掌祠祭、国忌、休假日期,各州僧尼、道士、女冠、童行名籍,颁发剃度受戒文牒。元丰改制,始以郎中、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掌管官员申请坟寺,僧道帐籍、度牒 、赐紫衣师号、主持教门,祠祭奏告、奉安、祈祷,神庙加封赐额,兼领医官磨勘、医生试补等事。司内分五案,所属有主事一人,令史二人,手分九人,贴司七人;度牒库隶属于本司。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并兼领膳部司。金元六部不分司,不设祠部。明清改称祠祭清吏司,而以祠部为礼部司官的一般称呼。参见“祠祭清吏司”。

猜你喜欢

  • 王国侍医

    官名。西汉置,见“王国太医”。

  • 航海副

    海军相当官。北洋政府设于各舰,由上尉或中尉充任,掌航海事务。

  • 王府近侍

    官名。辽朝置。亲王府侍从官。

  • 称制

    官制用语,天子行施职权叫称制,代行天子职权,也叫称制。《汉书·高后纪》:“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

  • 太御

    官名。新莽始建国元年(后9)更名太仆为太御。东汉复故。参见“太仆”。官名。王莽改太仆曰太御。见《汉书·王莽传》。详《太仆》条。

  • ?工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追师下士六人,工二人。掌制王后及内外命妇的冠戴。郑玄注:“追,治玉石之名。”北周依《周礼》置��工中士,正二命;��工下

  • 太子酒局丞

    官名。北齐置。太子酒局长官。

  • 皮室军

    辽军队名。见“御帐亲军”。

  • 司勋郎官

    司勋郎中、员外郎通称。

  • 五营弩师

    官名,汉置,掌教弩射。五营,指长水、步兵、射声、屯骑、越骑五营,其营长官称校尉。弩师,教官,掌教射技。《后汉书·孝顺帝纪》:“调(选)五营弩师,郡举五人,令教习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