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祠祭署奉祀

祠祭署奉祀

官名。清朝在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帝王庙各设祠祭署奉祀,掌管守神库,巡视洒扫。奉祀下有祀丞等。官秩为从七品和从八品。参看《清史稿·职官志二、六》。


官名。明清太常寺所属。明代于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置祠祭署,每署有奉祀一人,从七品,祀丞二人,从八品。清则于太常寺总设一祠祭署,由汉寺丞管理,掌各坛庙祭祀事宜,并辖祭祀科。于天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各置祠祭署奉祀,掌典守神库、巡视洒扫,亦有祀丞,品秩与明同。

猜你喜欢

  • 散大夫

    官名。北魏置。属散官,无具体职掌。《魏书·屈遵传》: “(拓跋焘)乃赦(南部大夫屈)拔,免为散大夫。”一说即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所载之散员大夫。

  • 知礼仪院事

    见“礼仪院”。

  • 廷议

    廷臣议事制度。明朝凡有大政及推举文武大臣,内阁会同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六科给事中计议,然后具本奏闻,由皇帝裁决。

  • 法制局

    官署名。民国初期设此官署,直属国务院。负责拟定法律命令,审定各部院的法律命令案,拟定国家体制案,调查编译各国法制,保管法律命令的正本等。

  • 中台左相

    官名。见“中台”。

  • 主管右春坊事

    官名。宋朝置为东宫属官,以内侍兼任。官名。宋置,见“右春坊”。

  • 省会警察局督察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省会警察局督察处的主官,掌督察内外勤务。参见“省会警察局”。

  • 同佥宣政院事

    官名。元置,为宣政院的佐官,秩正四品,员额三人。

  • 怯薜

    蒙古语番值宿卫之意,用以指代蒙古和元代的禁卫军。怯薛起源于辽金时期蒙古各部落,意即贵族的亲兵,此种亲兵既作卫队,亦作各种服役。成吉思汗即蒙古大汗位后,建立了一万人的怯薜,称为大中军,成为劲旅。其人员中

  • 省掣验局

    官署名。清末置于产盐省份,商人有贩盐之特权者,运盐到埠头,由掣验局令其抽签,以定发售之先后,故有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