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护匈奴中郎将

护匈奴中郎将

官名。东汉置,亦作使匈奴中郎将或匈奴中郎将。监护南匈奴单于,参预司法事务,并助南匈奴防御北匈奴的侵扰。员一人,拥节,秩比二千石。设官府,官属不固定,随事而置,主要有副中郎将、副校尉、司马、从事、掾史等。东汉末罢。三国魏明帝太和五年(231)复置,仍监护南匈奴事务,多以并州刺史兼任,使持节或假节,四品。晋朝沿置,四品。十六国前秦、后秦亦置。南朝宋以授北凉统治者沮渠蒙逊。北魏初置,太武帝天兴四年(401)罢,后复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三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从三品。北齐从三品。


官名,也称使匈奴中郎将。汉朝设此官,专门负责南匈奴事务,保护南匈奴。因以军事为主,故多以有威望的大将担任。魏晋也设此官,掌护南匈奴。见《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简释·护匈奴中郎将》、《晋书·职官志·护匈奴、羌、戎、蛮、夷、越中郎将》。

猜你喜欢

  • 县伯下大夫

    即“小县伯下大夫”。

  • 乐器局丞

    官名。北齐置。见“乐器局”。

  • 月奉

    奉,通俸,又称俸禄,就是官吏的薪水、工资。古代官吏的级别用多少石谷表示,如二千石、六百石、三百石。但实际给的谷数比官级的石数少,而且多是给一半钱、一半谷或米。月奉,就是每月实得的谷数。《后汉书·百官五

  • 包衣牛录章京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包衣佐领”。

  • 罟工中士、下士

    官名。罟为网的总名。北周置罟工中士,正二命;罟工下士,正一命。掌织网之事,属冬官府司卉下大夫。

  • 原仇局

    官署名。北齐置,设丞。隶太府寺诸冶西道署。

  • 院使

    官名。明朝各院长官。朱元璋吴元年(1367)于太史院、太医院置,均正三品。洪武元年 (1368)罢太史院使。十四年,改太医院使为令,二十二年复改令为院使,正五品。掌太医院之事。

  • 弘义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

    官署名。辽朝置,南面官,又称“弘义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掌弘义宫汉人军民之政令。设都部署、副部署、同知等职。

  • 藏府

    官署名。亦称中藏府、中黄藏府,掌管皇室财物。《汉书、王莽传》: “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处,各有数匮。”东汉少府属官有中藏府令,秩六百石,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有丞

  • 钧席

    指宰相或宰相职位。钧喻国政,席指席位。宋丁谓《丁晋公谈录》:“卢相多逊在朝行时,将历代帝王年历、功臣事迹、天下州郡图志、理体事物、沿革典故,括成一百二十绝诗,以备应对。由是太祖太宗每所顾问,无不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