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办金吾街仗司
官名。南宋初置,为金吾街仗司长官。参见“金吾街仗司”。
官名。南宋初置,为金吾街仗司长官。参见“金吾街仗司”。
官名。清朝会同四译馆之最高长官。乾隆 (1736—1795) 时设,满洲大臣二人,於六部及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部衙衙门内奏请钦派。统摄馆事。光绪二十九年 (1903) 裁。
官名。 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 北周沿置。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属官,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官名。吐蕃官,副整事,与整事大相等共任国事。
医官寄禄阶。宋置,和政二年(公元1112年)改称保和郎。
官署名。南朝梁置,为东宫诸局之一。
官名,王莽置,掌劝课农桑。《后汉书·卓茂传》:“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注:“王莽摄政,置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部一州,劝课农桑。今书及《东观记》并言六部。”
宋朝龙图阁直学士俗称。
见“阑遗监”。
官名。宋置,见“龙图阁”。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军学司所属七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宣统三年(1911)改隶军学处。掌拟全国步队教育、训练、考察、校阅之计划,审定步队操法,核议步队应用军械器具,考察所属学堂成绩等。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