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守津吏

守津吏

官名,也简称“津吏”,汉置,掌守江河渡口。《后汉书·方术列传·段翳》:“尝告守津吏曰:某日当有诸生二人,荷担问翳舍处者,幸为告之。”

猜你喜欢

  • 六押

    ① 官场用语。唐朝中书省置中书舍人六员,分押尚书省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枢密迁授不预,谓之六押。②官名别称。即中书舍人。

  • 左尚丞

    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左尚方丞置,为左尚署次官,五员。初为正九品上,玄宗开元(713—741)初升为从八品下。北宋存其名而罕除授。

  • 川师

    官名。掌管水源湖泽贡赋。《周礼·夏官》:“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官名。掌管川泽的名称和物产。见《周礼·夏

  • 司蕃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废尚书省诸司员外郎增置曹郎后,改主客郎置,为礼部司蕃司长官。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 改置主客郎中。官名。见“主客郎”。

  • 举状

    官府文书名。即宋朝举主为被推荐人所撰荐举书。又称举削、奏削、荐削、荐牍。内容视推荐目的,如改官、荫补、应举等而有所不同。参见“职令状”、“京削”。

  • 从官史

    官名,汉置。从官史为从官从史的合称。从官指帝王的侍从官;从史为官府的从吏,不掌曹事,只跟随府主长官备顾问应对,或差遣。《后汉书·宦者列传·曹节》:“(曹)节长乐五官史朱瑀、从官史共普、张亮……共矫诏以

  • 守光禄大夫

    官名,东汉置,即试用光禄大夫,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凡诸国嗣之丧,则光禄大夫掌吊。《后汉书·孝顺帝纪》:“丁卯,遣侍中杜乔、光禄大夫周举、守光禄大夫郭遵、冯羡、栾巴、张纲、周栩、刘班等八人分

  • 军谘处

    官署名。即清末军谘府之前身。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练兵处军令司设,附于陆军部。禀承陆军部堂官之命,掌理全国筹防用兵事务,管理陆军各参谋官,检查参谋人员的报告,负责参谋人员的教育,兼管陆军大学堂。

  • 宾友

    官名。明建文(1399—1402)中于各郡王府置,二人,以辅弼郡王,进见时,侍坐,称名而不称臣,王待之以宾师礼。永乐(1403—1424)初罢。

  • 典旗帜

    官名。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见“军中典官”。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督造旗帜及填写旗字。分设于朝中与军中,朝中的为天朝典官,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指挥;军中的为各军典官,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