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内坊
官署名。北齐置,属太子詹事府家令寺,设令、丞为长贰。隋、唐初沿置,隶东宫,长官改典内。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 改为局,隶内侍省,复置令、丞。掌东宫阁门之禁令及宫人衣廪赐与之出入。属宫有典直、坊事、导客舍人、阁帅、内阍人、内给使、内厩尉、驾士等。
官署名。北齐有内坊令、丞,属太子家令寺。隋由典书坊兼领内坊,置典内及丞各二人,丞直四人,录事一人。唐代太子内坊始为独立之坊,主宫为典内,下设录事、典直、导客舍人、閤帅、内阍人、内给使、内厩、典事、驾士等员。
官署名。北齐置,属太子詹事府家令寺,设令、丞为长贰。隋、唐初沿置,隶东宫,长官改典内。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 改为局,隶内侍省,复置令、丞。掌东宫阁门之禁令及宫人衣廪赐与之出入。属宫有典直、坊事、导客舍人、阁帅、内阍人、内给使、内厩尉、驾士等。
官署名。北齐有内坊令、丞,属太子家令寺。隋由典书坊兼领内坊,置典内及丞各二人,丞直四人,录事一人。唐代太子内坊始为独立之坊,主宫为典内,下设录事、典直、导客舍人、閤帅、内阍人、内给使、内厩、典事、驾士等员。
官名。北魏置,唐朝沿置。《北齐书·蔡儁传》: “及义旗建,(庞)苍鹰乃弃家间行归高祖,高祖以为兼行台仓部郎中。”职掌略同仓部郎中。唐初,诸道行台省设此职,员二人,从五品上。唐高祖武德九年(626)罢。
官署名。清末大理院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三年(1907)增设。掌复判外省死罪案件,应驳审者由该处拟稿。置总核、分核等,由各庭推事中熟悉例案者兼充。
官名,汉置。挑选声望高的人担任,为三公属吏。《汉官旧仪》:“丞相设四科之辟,第一科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补西曹南阁祭酒。”此祭酒,与只称祭酒者不同。
官名。汉朝光禄勋所属有南北庐主事、三署主事,于诸郎中察茂才高第者为之,秩四百石。三国魏沿置,属中书,官七品。晋朝门下、中书亦置,官八品。南朝宋、齐、梁、陈及北朝魏、齐并置,称主事令史。北齐尚书诸曹、隋
分见“左善世”、“右善世”。
官名,即太仆寺卿。《尚书·冏命序》:“穆王命伯冏为周太仆正。”后来便以冏卿作为太仆的别称。
官名。金朝设于关隘、渡口之处,掌稽察奸伪,秩正八品。设在关口之处者,尝由关使兼任。
扶尉为扶尉郡或扶尉大夫的省称。王莽分三辅为六尉郡,茂陵、槐里以西至汧十县为扶尉郡,郡置大夫一人,职如太守。大夫的官署称大夫府,在长安城西。见《汉书·王莽传》、《三辅黄图》。
官名。北齐置。长秋寺次官,四品上。由宦者担任。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内史中大夫御史上士属官,正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