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子仆丞

太子仆丞

官名。秦、汉为太子仆佐官。三国魏、蜀沿置。南朝梁亦置。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八品下。北齐置为太子仆寺次官,从八品下。隋、唐皆置,各一员,隋朝为从八品下,唐朝为从七品上,皆掌判寺事,掌东宫马畜刍粟,每岁季夏上于詹事。宋朝存其名而罕除授。辽朝亦为太子仆寺次官。


官名,主太子车马。梁、陈、北魏、北齐、隋、唐皆置。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仆》。

猜你喜欢

  • 单于右辅

    官名。十六国汉,后燕,北燕置。十六国汉时,与单于左辅各主六夷十万落,每万落置一都尉。后燕时位次尚书。北燕时为大单于四辅之一。见《晋书·刘聪载记》、《慕容熙载记》、《冯跋载记》。

  • 金吾右卫指挥使

    武官名。明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以燕山右护卫改为金吾右卫,掌守卫皇城西面及巡警京城各门。以指挥使为主官, 下辖千户所。

  • 大使

    官名。①代表帝王的特派使臣。《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魏书·世宗纪》正始二年六月甲子,“诏尚书李崇、太府卿于忠、散骑常侍游肇、谏议大夫邓羡,崇、忠使持节并兼侍中,羡兼黄门

  • 弥封

    官名。又称“弥封官”。明清科举考试中特设之官,属“外帘官”。负责考试后士子试卷的糊名、编号、用印,然后送考官评阅,以防止阅卷中之舞弊。科举考试防弊方法之一。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始将唐代糊名之法用

  • 外朝大人

    官名。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 )置,无常员。统率侍中已下至中散等官员。主受诏命,出入禁中,参议军国大事及奉命出使。在建国初期权力很大,尚书省设立后,遂废。

  • 兼官

    官制用语。本官以外又任他官者。唐朝以一职事又任另一职事者谓兼官,以职事官品低散位一阶者亦为兼官,高宗咸亨二年(671)改为守。宋朝又称“宪衔”,为加官,武臣及宗室许带御史大夫、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

  • ① 即聚落。汉朝县、乡以下的居民点,相当于城市的里。亦指周边少数族部落。②官场用语,意为取消,如落致仕、落职。

  • 大司空府

    官署名,大司空的官署,也就是司空府。《后汉书·百官志》:“世祖即位,为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字。”《后汉书·承宫传》:“三府更辟,皆不应。”注:“三府谓太尉、司徒、司空府。”

  • 封侯大将军

    官名,西汉末年隗嚣派马援到蜀刺探公孙述军情时,公孙述想留马援,欲授马援封侯大将军。马援未受。见《后汉书·马援传》。

  • 中校署令丞

    官名。汉代将作大匠所属有中校令及丞,以后不置。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始于将作监置中校署,掌竹葛等杂制作,以供舟车、兵仗、厩牧、杂作器用之事。设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三人,正九品下,下辖府三人;史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