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都将

大都将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477—499)中尉无曾任此职,并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南征诸军事、征西大将军,是总率诸军讨伐青、徐等地的统帅。

猜你喜欢

  • 吏部曹郎中

    官名。北齐吏部尚书所属有吏部曹,“掌褒崇、选补等事”,以郎中二人为主官。见《隋书·百官志中》。

  • 蒙藏院

    官署名。民国置,为办理蒙藏事务的机关。初名蒙藏事务局,民国三年改称蒙藏院。直属于大总统,设总裁一人,总理院务,监督所属职员,副总裁二人辅之;下设参事、佥事、主事、司长、秘书、翻译官等。民国十七年,国民

  • 委护军参领

    官名。清朝职官之一种,即尚未实授之护军参领。亦有额定人数。

  • 都磨勘司

    即“三司都磨勘司”。

  • 江淮都漕运使司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十月,由大都(今北京)至中滦(今河南开封北)、中滦至瓜州 (今江苏扬州南) 分设南、北都漕运使司。北司称京畿都漕运司; 南司称江淮都漕运司,亦称江淮漕司、江淮漕运司

  • 理刑司员外郎

    官名。即“理刑清吏司员外郎”。

  • 十七最

    金代考核官吏的业务标准。章宗太和四年(公元1204年)参酌唐制,诏定县令以下考课法, 其内容分为四善、十七最,四善与唐制同,十七最的内容如下:一、礼乐兴行,肃清所部,为政教之最; 二、赋役均平,田野加

  • 织染所

    明朝政府所属工艺制造机构。隶于工部,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掌织染布匹等事。宫廷祗应机构。明置,掌内承运库所用色绢。本所不隶内织染局而属工部,设掌关防太监一人,佥书十余人,另有工部派任的

  • 掌乐大夫

    官名,王莽置,掌伎乐等。《后汉书·桓谭传》:“莽时为掌乐大夫,更始立,召拜太中大夫。”

  • 行官

    官名。唐朝节镇、州、府皆置,主行役出四方。 见《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二年(764)》胡注。唐朝节镇、州、府都有行官,掌受差遣。《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二年“子仪使牙官卢谅至汾州”注:牙官给牙前驱使,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