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台尚书仆射
官名。北魏置,多省称为大行台仆射。为大行台次官,佐大行台尚书令掌管大行台事务。《北齐书·赵郡王琛传》: “高祖将谋内讨,以晋阳根本,召琛留掌后事,以为并、肆、汾大行台仆射(时高欢为大行台),领六州九酋长大都督,其相府政事琛悉决之。”唐高祖武德(618—626)初,置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尚书之下,置左、右仆射各一员,从二品。武德八年省。
官名。北魏置,多省称为大行台仆射。为大行台次官,佐大行台尚书令掌管大行台事务。《北齐书·赵郡王琛传》: “高祖将谋内讨,以晋阳根本,召琛留掌后事,以为并、肆、汾大行台仆射(时高欢为大行台),领六州九酋长大都督,其相府政事琛悉决之。”唐高祖武德(618—626)初,置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尚书之下,置左、右仆射各一员,从二品。武德八年省。
辽代官制分为北面官和南面官两个系统,北面官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 南面官治汉人州县赋税、军马之事。官制虽区分为两个系列,但南北面官则可以互相迁转,如耶律硕老以同平章事为特哩衮,耶律洪以上京留守为北院
官名。隋文帝置礼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礼部员外郎。
官名。元置,为通政院的佐官,见“通政院”。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太史中大夫保章上士佐官,正二命。
太子的称谓。《后汉书·安帝纪》:“降夺储嫡,开萌邪蠹。”
官名。北宋太宗淳化元年(990)置,属刑部,员四人,以选人充任,专掌审阅天下旬奏大辟案牍。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官名。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置,属刑部。以京朝官或选人充任,掌复审
官名。汉景帝时置,与大农令为平行的官,详见“都内令丞” 。
官署名。清末置于各省,掌厘金税务事项。
官名。渤海国左六司膳部属官,位郎中下。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京畿卫戍总司令部的主官,见“京畿卫戍总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