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冢宰卿

大冢宰卿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多省称为大冢宰。为居六官之首的天官府长官,员一人,正七命。职掌宫廷供奉侍御以及全国财政收支、赋役收入,百官俸给等事务。如加“五府总于天官”之诏命,则可总摄百官,执掌朝政。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参见“天官府”。


官名。北周依《周礼》之制,设大冢宰卿为天官府的长官。《周礼》中的冢宰本称太宰,掌吏治、宫廷事务与财货,为天子的宫内大臣或奴隶总管,只有天子下了“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的后命之后,太宰始得总摄其他五府总理政务,为六卿之首而称为冢宰。其职任是掌理修立治政六典,以辅佐王统治天下。以八法治理官府;以八则治理都鄙;以八柄辅佐王统御群臣;以八统辅佐王统御万民;以九种职业来辅导万民,使他们各能致力于自己的工作;以九赋征收财货;以九种用财的法度来调节财用;以九种贡法收得各国的财用;以九种和协的法则使天下万民互相联系。凡王邦一般政务,冢宰都可以处理。年终,命令各官府整理政绩的资料,接受考核,按照政事的得失功过,呈请王加以赏罚升迁或降免。三年,仔细考核所有官吏的政绩,呈请王决定升赏或诛罚。北周大冢宰卿员额一人,正七命。任此职者见《周书·孝闵帝纪》:“元年(公元557年)春正月辛丑,以大宗伯南阳公赵贵为太傅、大冢宰。二月丁亥,楚国公赵贵谋反,伏诛。二月甲午,以大司马晋国公护为大冢宰。”北周依《周礼》之制,必待皇帝特命之后才能总领五府成为执政者。若皇帝自己执政,则天官府的长官仅掌宫廷事务与财货,与五卿并列,称为太宰而不称大冢宰,这一点也与《周礼》相同。

猜你喜欢

  • 台巡驱使官

    吏名。宋朝御史台左、右巡使属吏,负责纠正百官班序,历九选授勒留官后,考察合格,许出为县主簿、县尉。

  • 云南诸路道肃政廉访司

    官署名。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九月,置司中庆路(今云南昆明)。三十年二月罢。大德元年(1297)复立,监治云南各路、州,隶陕西行御史台。设使二员(正三品)、副使二员(正四品)、佥事四员(正

  • 野司寇

    官名。春秋时郑国置。掌野鄙县邑民众狱治。一说相当《周礼》的“县士”。《左传·昭公十八年》:“使野司寇各保其征。”杜预注: “县士也。”官名。掌郊野的诉讼。《左传·昭公十八年》:“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征

  • 通政副使

    官名。清朝通政使司之副长官。佐通政使掌司事。乾隆十三年(1748)改左通政设,满、汉各一人,正四品。光绪二十四年(1898)后曾一度改隶内阁,二十八年裁。

  • 海运千户所

    官署名。元代海道都漕运万户府所辖千户所几经调经,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定为七所:温台所、庆元(今浙江省宁波市)绍兴所、杭州嘉兴所、昆山崇明所、常熟江阴所、松江嘉定所和海运香莎糯米所。秩均为正五品,

  • 中给事中

    官名。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末由中给事改名,从五品。北齐属中侍中省,员四人。由宦官充任,掌后宫事,并负责与外朝的联系。从五品。官名。北齐设置,为中侍中省的属官。见“中侍中省”。

  • 休致

    参见“致仕”。清朝制度,官吏年老,自请退休,皇帝允许的,称自请休致;老不称职,或犯错误,强迫离职的,称勒令休致。

  • 五官郎

    官名。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统称,隶光禄勋所属五官中郎将,主更值执戟,宿卫宫殿门户,出充车骑。凡指五官中郎将所属的郎官。如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等,其俸分别为比六百石、比四百石,比三百石;

  • 朱衣直阁将军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 (507)置,以曾任方牧者为之,都督南兖等五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昌义之首任此职。负责宫内侍卫,属中领军 (领军将军)。天监七年定为十班。陈改为四品,秩千石。北魏亦置

  • 左府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太府中大夫左府上士佐官,正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