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员外散骑常侍

员外散骑常侍

官名。初为正员之外添差之散骑常侍,无员数,后为定员官。三国魏末置,两晋、南朝、北魏、北齐沿置。属散骑省(东省、集书省)。初多授公族、宗室,虽是闲职,仍为显官,南朝宋以后常用以安置闲退官员、衰老之士,地位渐低。至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复重其选,以其职依正员,品视黄门郎,但终不为人所重。梁十班,陈四品。北魏置六员,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三品上,二十三年改五品上。北齐置二十员,五品。隋初属门下省,与散骑常侍等并掌立朝当班、陪从顾问。员六人,正五品上。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废。


官名。见“散骑常侍”。

猜你喜欢

  • 末宦

    地位低微的官吏。

  • 三公曹

    官署名。①汉晋尚书台诸曹之一,设尚书。详见“三公尚书”。②尚书台(省)诸郎曹之一。魏晋南北朝置。设郎(郎中)。西晋初隶三公尚书,掌断狱及宣读五季时令仪注。南朝隶吏部尚书,与比部曹同掌拟定、解释法制律令

  • 讨虏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初置,建安五年,曹操表孙权任之,领会稽太守。建安末,刘备亦任黄忠为之。西晋、十六国汉沿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七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七品。杂号将军

  • 辅义校尉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孙权置。《三国志·刘繇传》:“(孙)权为骠骑将军,辟(刘基)东曹掾,拜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官名,东汉末年孙权置,掌帅军征伐,位次将军。《三国志·吴书·刘基传》

  • 散号将军

    官职种类。北魏置,隋、唐因之。指不带兵、没有实际职掌、仅代表品阶待遇的名号将军。北魏末战事频繁,授官较滥,北魏孝武帝永熙二年(533),规定担任官职低于自己应授品阶者,可加散号将军,享受该官的品阶待遇

  • 左军巡使

    官名。五代梁太祖开平三年 (909)置,掌京都巡警之事。北宋于开封府、河南府、应天府置,与右军巡使分掌本府争斗及推鞫之事,正八品。官名。宋置,开封府属有此官。掌京城争斗。见《宋史·职官六·开封府》。

  • 三司推勘公事

    见“三司推勘院”。官名。宋置, 见“三司推勘院”。

  • 鸿胪寺右丞

    官名。明朝鸿胪寺置,一人,从七品。详见“鸿胪寺左丞”。

  • 公府兵曹

    公府诸曹之一。东汉始置,太尉府有掾属二十四人,兵曹主兵事。东汉末曹操为丞相时置兵曹掾属各一人。三国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复置于丞相府,蜀无考。魏大将军府亦置兵曹掾一人,主兵事器械,蜀吴无考。西晋安

  • 选职

    指掌管选任官吏的官署或官员,一般指吏部尚书或选曹尚书之职。《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赤乌三年,徙选曹尚书。五年,为太子少傅,领选职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