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分巡道

分巡道

官名。即“巡道”。


官名。简称巡道,明清时设置。分巡之名,始于唐代,唐代遣使分道出巡,当时称为分巡某某道。明初,恐府县官贪鄙不法,故于直隶府州县设巡按御史,各按察司所属设试佥事,旋裁撤试佥事,改按察分司为四十一道,这是分巡的开始。后以按察使副使、佥事分巡一定地方,专掌刑名,称为分巡道,常川在外,并有治所。据《明史·职官四》记载,明代十三按察司共设分巡道六十九。其分区与守道的分区有重叠交错,纯属监察分区性质。两京不设按察司,南北二直隶的分巡道分属于邻近按察司官。清初沿明制以按察司副使、佥事所任道员为巡道。自乾隆时定道员为正四品实官后,巡道的职掌与守道所掌出入交错,无甚区别,巡道的辖区与守道也不相重叠,实际上巡道与守道已共同成为分区督察府州的高级地方官。但形式上仍区分之。据《清史稿·职官三》记载,全国共设分巡道七十一。参见“道员”。

猜你喜欢

  • 总明观

    国立学校名。南朝宋明帝泰始六年(470),以国学废,“立总明观,征学士以充之。置东观祭酒、访举各一人,举士二十人,分为儒、道、文、史、阴阳五部学,言阴阳者遂无其人。”(《南史·宋本纪下》)南齐沿置,隶

  • 筹备司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海军处所属机构。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原运筹司改设。掌海军参谋、教育、测绘及研究各国海军事宜。辖参谋、教育、测量三科。置司副官、科长等员。宣统元年(1909),併入筹办海军事务处

  • 尚膳

    官名。见“饭上人”。

  • 策书

    文书名。古代写于竹木简的书牍。汉朝为皇帝下达的一种文书,多用于封土授爵、任免三公。据蔡邕《独断》,皇帝命令有四,即策书、制书、诏书、戒书。策书以命诸侯王三公,其诸侯王三公之薨于位者,亦以策书谏谥其行而

  • 县都纲

    僧官名。元置,见“都纲”。

  • 立法院副院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立法院设置,员额一人,为立法院的副长官,参见“立法院”。

  • 监鹿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为监鹿详稳司养鹿小吏。

  • 督铸钱椽

    官名。东汉京兆尹置之,监督铸钱事宜。《后汉书·第五伦传》: “长安铸钱多奸巧,乃署伦为督铸钱掾,领长安市。”

  • 平南虎威将军

    将军名。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侵宋时置,位在龙骧将军下,掌领兵征战。事毕则免。见《金史·百官一》。

  • 中谒者令

    官名。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原为中书诸者令,属少府,有丞。成帝建始四年(前29) 更名中谒者令。又,《成帝纪》颜师古注引臣瓒曰:“汉初中人有中谒者令。孝武加中谒者令为中书谒者令,置仆射”。官名,秦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