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佥中政院事

佥中政院事

官名。元置,为中政院的佐官。见“中政院”。

猜你喜欢

  • 行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名,三国魏置,掌征伐或镇守。行,代行。《三国志·魏书·曹仁传》:“苏伯、田银反,以仁行骁骑将军,都督七军讨银等。”

  • 小师氏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师氏中大夫属官,佐师氏中大夫、小师氏下大夫掌本司事务。周武帝建德二年 (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以下大夫为长官,遂为师氏司次官。宣帝即位,六府诸司

  • 番上

    西汉的正卒、唐代的府兵,均定期轮流到京师担任宿卫,称为番上。《新唐书·兵志》:“凡当宿卫者番上,兵部以远近给番,五百里为五番,千里七番,一千五百里八番,二千里十番,外为十二番,皆以一月上。若简留直卫者

  • 图书通译局

    清末邮传部直辖机构。掌收储并翻译各国有关轮船、铁路、电政、邮政四方面的书籍资料。设提调、帮办、编辑等官。内部组织分编译处、测绘处、官报处、总务处,下辖交通研究所。

  • 虎贲幢将

    官名。北魏置。统领虎贲,侍卫皇帝,并随驾出征。《魏书·宿石传》: “(宿石) 父沓干,世祖时虎贲幢将,从征平凉有功,拜虎威将军,侍御郎,赐爵汉安男。”

  • 光爵

    官名。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置。《元诠墓志》:“诠少袭王爵,加征西大将军,寻拜光爵。”(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一六○)太和十七年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

  • 出宰

    官制用语。由京官外调任地方长官之谓。《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八年诏: “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官,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由京官出任地方长官叫出宰。《后汉书·明帝纪》:“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

  • 右内侍

    官名。西魏、北周时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属官,即“右中侍上士”,隋朝修史避讳改。详见“中侍上士”。

  • 社会教育司

    官署名。北洋政府始置,属教育部。依照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官制,其所掌为:一、厘正通俗礼仪;二、博物馆、图书馆;三、动植物园等学术事项;四、美术馆、美术展览会;五、文艺、音乐、演剧等;六、调查、搜

  • 众议院惩戒委员会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众议院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一人,理事一人或数人;委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二十三人,七年(公元1918年)减为十五人。掌审查惩戒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