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路统军使司
即“东北路都统军使司”。
即“东北路都统军使司”。
官署合称。即宋朝修合药所与出卖药所。徽宗初于京城置二修合药所、五出卖药所。政和四年(1114),改修合药所为医药和剂局,出卖药所为医药惠民局。参见“熟药所”。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右射声率上士佐官,正二命。
见“同文馆”②。
官名。明永乐元年 (1403) 置。见“礼曹清吏司”。
官名。元置,为司天监的长官。见“司天监”。
军事委员会的分司机构。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曾在北平、武汉、广州等地设立军事委员会分会,这是最大的区域性军事组织。长官称为主任,一般由上将级军官充任。设有与中央的军事委员会相适应的一些机构,惟
国民党政府立法院所设各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一人,委员若干人,掌审议财政方面的法律案 。
官名。南朝梁置,陈沿之。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一班,大通三年(529)定制后班阶稍降,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二班。陈改为拟七品,比秩六百石。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
官名。南朝宋置,陈超曾任此职,参见《宋书·符瑞志》。
官名。北魏置。为禁卫武官,位在直阁之下。见《魏书·肃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