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三公尚书

三公尚书

官名。西汉成帝始置。东汉沿置,属尚书台。设二员,领尚书三公曹,秩六百石。掌断狱。《后汉书·陈忠传》: “司徒刘恺举忠明习法律,宜备机审,于是擢拜尚书,使居三公曹。”一说东汉掌三公府文书、州郡官之考课。三国不置。西晋初复置,掌断狱。三品。惠帝元康(291—299)以后罢。十六国西秦一度复置。


官名,也称三公曹尚书,俸六百石,掌三公文书、年税收和诉讼审判。《后汉书·百官志》:“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曹。”《汉旧仪》曰:初置五曹,有三公曹,主断狱。蔡质《汉仪》曰:典天下岁尽集课事。三公尚书二人,典三公文书。吏曹尚书典选举斋祀,属三公曹。”《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注:“《汉官仪》曰: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成帝加三公尚书,主断狱。”《后汉书·陈忠传》:“司徒刘恺举忠明习法律,宜备机审,于是擢拜尚书,使居三公曹。”三国不置,西晋初复置,掌断狱;十六国西秦也曾复置。

猜你喜欢

  • 近幸

    君主器重宠爱之臣。《战国策·赵策一》:“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 国主

    1、国君、皇帝。李少卿(陵)《答苏武书》:“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与国主耳。”2、次于皇帝的称号。五代南唐李璟奉北周年号,自称唐国主,北周称他为江南国主。《五代史·南唐世家》:“世宗赐璟书曰,皇帝恭问江

  • 戎司

    ①宋朝都统制司别称。②泛指主管军事的机构。

  • 北京道监察御史

    官名。明永乐元年(1403)改北平道为北京道,员额品秩依旧,十八年罢。详见“北平道监察御史”条。

  • 云南道监察御史

    官名。明清都察院所属云南道之主官。掌道事。明永乐十八年(1420)设,三至五人。后增至十一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都察院亦设二人,皆正七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乾隆十四年(1749)定制,

  • 津丞

    官名。都水监(台)诸津次官。隋朝上津置二员,从九品上; 中津置一员,从九品,为津尉副贰。唐朝置二员,从九品下,为津令副贰; 便桥、渭桥、万年三桥,有丞一员,从九品下。太宗贞观(627—649)中废。官

  • 王府中录事参军

    官名。梁皇弟皇子府始设,见“王府录事参军”。

  • 下千户所

    官署名。元朝军府等级,秩从五品,掌军三百以上。置达鲁花赤、千户各一员,从五品; 副千户一员,正六品。

  • 台相

    宰相别称。东汉宋弘曾任大司空,为三公之一。故《后汉书·宋弘传》论曰: “中兴以后,居台相总权衡多矣”。宰相的别称。《后汉书·宋弘传》:“论曰:中兴以后,居台相总权衡多矣。”

  • 越转

    即“超转”。宋代官员升迁有超转的规定,亦称越转。参见“超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