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汛
即今湖北宣恩县南五十八里高罗镇。清设外委驻守。
即今湖北宣恩县南五十八里高罗镇。清设外委驻守。
明万历五年 (1577) 置,治所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西北老宝山城。清顺治十五年 (1658)裁。明万历五年(1577年)改吴淞中千户所置,治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西北老宝山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
西晋宣帝司马懿陵。在今河南偃市北邙首阳山上。《晋书·宣帝纪》: 三国魏嘉平三年 (251),葬于河阴,“于首阳山为土藏。……武帝受禅,上尊号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庙称高祖”。
即白石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三十里。《越绝书·吴地传》: “白石山,故为胥女山,春申君初封吴,过,更名为白石山。”古山名。又作白石山、白豸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越绝书·吴地传》:“白石山,故为胥女
即今陕西洛川县南仙姑河。《方舆纪要》卷57洛川县:仙宫河“在县南。下流入洛”。
在今广东大埔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3大埔县:大河山在“县(治今茶阳镇)西四十里。高百余丈,周四十里。大河经其西。一名阳石峰”。
1946年8月革命根据地由河南卢氏县和陕西雒南县析置,治所在东川街(今河南卢氏县境)。取两县首字为名。1947年3月撤销。旧县名。豫西解放区设。1946年由河南省卢氏县和陕西省雒南县析置,治今卢氏县东
一作霍博、火孛。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宋、金时为西辽属地。又作霍博、火孛。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宋金时地属西辽。
春秋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北。《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前547),“晋戍茅氏,殖绰伐茅氏,杀晋戍三百人。孙蒯追之,弗敢击”。古邑名。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北。《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
一作春碑。在今西藏亚东县西南,近不丹、锡金界。为雪山之峡,土人称卓木,意为漩谷。卓木麻曲流经其间,土壤肥沃。峡中有著名之都会三,曰帕里、亚东、靖西。
在今湖北京山县北三十九里。原名小焕岭。又名唤岭。1940年中国共产党豫鄂边区党政军机关迁此,改名小花岭,意为革命之花。后在此建立新四军第五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