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驻跸山

驻跸山

①又名神山、神岭峰。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二十五里。《明一统志》 卷 1顺天府: 驻跸山“山石刻驻跸二字,金章宗尝游此”。又 《方舆纪要》 卷11昌平州: “其山绵亘而北,凡二十里,石皆壁立。正北有石梯,可登陟。金主暻尝游此,因名。”

②在今河北昌黎县西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17昌黎县: 驻跸山,“ 《旧志》: 唐太宗征高丽还,登此。郭造卿曰: 疑后魏文成帝尝游此,俗误以为太宗也”。

③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南唐王山 (平顶山)。《新唐书·高丽传》: 贞观十九年 (645) 伐高丽,攻安市城,“帝自山驰下,虏大乱,斩首二万级。……因号所幸山为驻跸山,图破阵状,勒石纪功”。即此。另一说在今辽宁辽阳市西南十五里首山。《辽史·地理志》 东京辽阳府: “驻跸山,唐太宗征高丽,驻跸其巅数日,勒石纪功焉。俗称手山。” 按勒石纪功之驻跸山在安市城,不在此处。

④本名薛家山。在今安徽宁国县南。《方舆纪要》卷28宁国县 “鸡山” 条下: “又南二里曰薛家山。明太祖南征,尝驻跸于此,亦名驻跸山。”


古山名。有三,即今辽宁省辽阳市西南的首山(即马首山)、北宁市西北的医巫闾山及海城市西南的平顶山。因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与高丽交战时,曾驻跸于上述诸山,故称。又曾为了表彰战绩,勒石纪功于驻营过的海城市南面的山上,后世亦称此山为“驻跸山”。


猜你喜欢

  • 八白室

    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南伊金霍洛苏木西北。以有供奉成吉思汗陵的“八白室”,故名。

  • 文澜阁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孤山南麓。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建,庋藏《四库全书》一部。今为浙江省博物馆。

  • 外底堡

    ①即今甘肃静宁县。《宋史·地理志三》:德顺军“陇干,元祐八年,以外底堡置”。②北宋置,即今宁夏隆德县。元祐八年(1093)于此置陇干县。

  • 小洞庭湖

    在今山东东平县州城镇北三十里蚕尾山下,世称小洞庭湖。唐苏源明《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序》称“左拂蚕尾”。诗中说:“小洞庭兮牵方舟,风袅袅兮离平流。牵方舟兮小洞庭,云微微兮连绝�8

  • 乘龙洲

    一名十八里滩。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四十里淮河中。《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四年 (957) 十一月,周世宗自镇淮军济淮,“丁亥,至濠州城西。濠城东北十八里有滩,唐人栅于其上,环水自固,谓周兵必不能涉。戊

  • 枫溪墟

    即今广东潮安县西北枫溪镇。清光绪 《潮州府志》 卷14: 海阳县 “墟市” 有枫溪墟。

  • 良原县

    隋大业初置,属安定郡。治所即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梁原乡。唐属泾州,兴元二年(785)入吐蕃。贞元四年(788)复置。《新唐书·李元谅传》:元谅“节度陇右,治良原。……开美田数十里”。五代晋改置良原军,后周

  • 况村

    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史·广西土司传》:弘治十年(1497),“况村贼黄绍侵占思明、上石、下石三州,复谋杀知府黄道父子”。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境。明成化后,思明土司黄绍氏曾数次据此反,后始平定。

  • 二赞行

    即今台湾省台南县南仁德乡西南约十四里二行村。1662年郑成功于此置万年县。1664年改为万年州。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废。

  • 中吴军

    五代方镇。吴越置,治所在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北宋初废。五代梁贞明初吴越置。治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北宋开宝八年(975年)改为平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