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

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九十里黄铎堡乡境内须弥山东麓。北魏至唐之石窟群,长六里,宽三里。现保存较完整者有二十窟; 还有唐、宋、西夏题记多处。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西北部须弥山东麓、六盘山脉北端。这里峰峦叠嶂,岩石嶙峋,曲径通幽,是“凿仙窟以居禅”的理想场所。自北魏开始在这里开凿石窟,至唐代为止,先后修有石窟130余个,其中保存较完整的有20余窟,分别置于当地群众称之为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桃花洞等五个地方,蜿蜒约2千米。据石窟形制和造像特征,属北魏时期者3窟,室内方形,单室,有多层塔柱,雕一佛二菩萨。北周时期者8窟,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重要地位。窟室为方形,但中心柱已改多层小龛为一大龛。造像以一佛二菩萨为主,但装饰华丽,高大雄伟,为全国北周造像中所少见。唐代窟多为方形,中心柱已消失,沿后三壁设佛座,窟内造像增至一铺七身。其中大中三年(849年)题记的一窟,弥勒造像高达20米,气势雄伟。此外,还有唐、宋、西夏等各个时代的题记多处,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一处重要遗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须弥山石窟造像


猜你喜欢

  • 却非殿

    东汉雒阳城南宫的正殿。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后汉书·光武纪》 载:建武元年(25),“车驾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遂定都焉”。

  • 炭山堡

    在今甘肃武威市西九十里。《清一统志·凉州府二》: 炭山堡 “城周一百二十丈,迤南隘口有五,今设把总”。集镇名。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北部、祁连山麓。金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00。历为兵防要地,盛产煤

  • 平宁关

    在今山西浮山县东。《方舆纪要》卷41浮山县:平宁关“在县东十里。东汉初鲍水破青犊赋于此,因名”。

  • 绰尔罗斯北中旗

    一称水峡贝子旗。俗称哈尔格贝子旗。清康熙五十年 (1711) 置,在今青海刚察县西,后迁青海海晏县南。

  • 归淳州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靖西县南十里旧州村。元和初改为归顺州。

  • 桃县

    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深州市西南前磨头镇。东汉废。《深州风土记》 卷10桃县故城: “案,明嘉靖时康缙作 《磨头村庙碑》 谓: 磨头为古桃城驿,桃城,后汉已省,而元明时仍以驿名村,故城当在其地

  • 珍溪场

    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长江北岸珍溪镇。清同治 《涪州志》 卷1: 罗云里有 “珍溪镇场”。

  • 嵬山

    ①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43沁水县: 嵬山在 “县东九十里。一名隗山,其形峻岌,与群山连绵不绝”。②即今浙江东阳市东北五十里巍山屏。《方舆纪要》 卷93东阳县: 嵬山 “与大白 (山)

  • 可咱隆

    即今伊朗德黑兰市南卡泽龙。《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可咱隆”。

  • 松林镇

    即今山东临清市东北三十五里松林镇。为往来孔道。民国 《清平县志》 有松林镇。(1)在山东省临清市东北部。面积51.1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松林,人口 5300。相传,明代初期建村,有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