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封国。姬姓。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十八里郜鼎集。春秋以前为宋国所灭。古城有二: 一名北郜城,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十八里郜鼎集。即古郜国。《春秋》: 隐公十年 (前713),“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水经·泗水注》 引 《十三州志》 曰: “今成武县东南有郜城,俗谓之北郜者也。” 一为南郜城,在北郜城南二里。《水经·泗水注》: 泡水 “又东径郜城县故城南,《地理志》 山阳县也,王莽更名之曰告城矣。故世有南郜、北郜之论也”。西汉置郜城县。

②春秋晋地。在今山西浮山县西南。《左传·成公十三年》: 晋侯使吕相绝秦,曰 “焚我箕、郜”。即此。


(1)古国名。又作告。西周封国。始封君为周文王之子。其都在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春秋时为宋国所灭。《左传》隐公十年(前713年):“郑师(伐宋)入郜,……归于我”,即此。(2)古邑名。(1)有二:一为北郜城,即古郜国,在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见《水经注·泗水》。《春秋》桓公二年(前710年):“取郜大鼎于宋。”即此。一为南郜城,春秋宋邑,在北郜城南二里,《左传》隐公十年(前713年):“郑师入郜。”即此。(2)又名禚。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北。《公羊传》庄公二年(前692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郜。”即此。(3)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浮山县西南。《左传》成公十三年(前578年):“入我河县,焚我箕、郜”,即此。


猜你喜欢

  • 吴潭镇

    即今安徽青阳县东北木镇。清乾隆《青阳县志》卷1:吴潭镇“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俗呼木竹潭”。

  • 谷墟水

    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南谷圩河。《方舆纪要》卷101封川县:谷墟水“在县(今封川镇)东十三里。源出麒麟山,流入西江”。

  • 天竺国

    古印度别称。《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以后《晋书》、《魏书》、《新唐书》、《宋史》均沿称“天竺”。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2:“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

  • 邯川水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流入黄河。《后汉书·马武传》:显宗初,西羌寇陇右,命捕虏将军马武击之,“羌乃率众引出塞,武复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李贤注:“盖以此水分流,谓之东、西邯也。在今廓州化隆县

  • 成皋关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自古为黄河以南东西交通孔道和战争要塞。《初学记》卷7《关》引《洛阳记》:“汉洛阳四关,东成皋关。”《资治通鉴》:东晋太宁三年(325),前赵王岳“进围石生于金墉,后赵中山公石

  • 矾 (礬) 山堡

    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六十里矾山镇。辽、金为矾山县。明初于此筑堡。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 会宁防

    北周保定二年(562)改会州置,在今甘肃靖远县。隋开皇元年(581)改为会宁镇。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改会州置,即今甘肃省靖远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改置会宁镇,唐复为会州。

  • 永泰公主墓

    在今陕西乾县西北、乾陵东南五里。永泰公主为唐中宗第六女李仙蕙,下嫁嗣魏王武延基。大足元年(701)因忤张易之,为武后杖杀。时年十七岁。神龙初迁葬乾陵侧。1962年对该墓进行发掘,出土《宫女图》等壁画、

  • 包坐

    即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南包座乡。1935年8月底,红军长征至此,与国民党军激战,全歼敌万二千人,史称“包坐战役”。

  • 阳山江

    即今四川岷江支流大渡河。《新唐书·李德裕传》:“道阳山江而达大度,乃分饷诸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