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子府
在今内蒙古敖汉旗东南贝子府镇。1922—1940年为敖汉南旗驻地。
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城东南部。贝子府乡驻地。人口 2700。清雍正元年(1723年)敖汉旗固山贝子建府于此,故名。产玉米、高粱、小麦、谷子、大豆。有金、铁矿,及选铁、水泥、农机修配、水泥制品等厂。305国道经此。
在今内蒙古敖汉旗东南贝子府镇。1922—1940年为敖汉南旗驻地。
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城东南部。贝子府乡驻地。人口 2700。清雍正元年(1723年)敖汉旗固山贝子建府于此,故名。产玉米、高粱、小麦、谷子、大豆。有金、铁矿,及选铁、水泥、农机修配、水泥制品等厂。305国道经此。
旧时西藏的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和康(一作喀木)四部,藏人用卫藏指前后藏,元、明译为乌思藏,清译为卫藏。清人著作中有时也用卫藏概称西藏。旧时西藏地区的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河北怀安县东左卫镇。建文四年(1402)徙治蔚州(今蔚县),永乐元年(1403)又徙治通州(今北京市通县),次年徙治德胜堡(今万全县),宣德五年(1
即今安徽枞阳县北义津镇。旧属桐城县。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乡镇》:义津桥“距棕阳五十里”。
明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望奎县西南呼兰河中流与通肯河之间。后废。
即隐泉山。在今山西文水县西南。《水经·文水注》: “文水又南径 (平陶) 县,右会隐泉口,水出谒泉山之上顶。俗云,旸雨愆时,是谒是祷,故山得其名,非所详也。”
即二崤。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魏书·地形志》陕州崤县:“有三崤山。”《北史·崔宏传》:族人崔宽为“陕城镇将。三崤地险,人多寇劫”。《方舆纪要》卷46:“三崤山亦曰二崤。”
清置,属宁远州。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凉水河。《清一统志·锦州府二》 “十三山站” 条下: “又六十三里至凉水河站,在州西南一百二十三里。”
西魏置,属丹水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北周废。
明末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小姓乡。《清史稿·四川土司传》:小姓寨土百户“其先郁从文,于明末归附,授长官司职衔印信,管束番众。顺治年间,将明时印信号纸呈缴”。清改为小姓寨土百户。
隋炀帝离宫,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隋书·宇文化及传》: 大业末,杀炀帝,“十余日,夺江都人舟楫,从水路西归。至显福宫,宿公麦孟才、折冲郎将沈光等谋击化及,反为所害”。隋炀帝离宫。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