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桑村
即今河北武邑县东三十四里西桑村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4武邑县图:东有西桑村。
即今河北武邑县东三十四里西桑村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4武邑县图:东有西桑村。
在今四川开江县南。《方舆纪要》卷69新宁县:五诰山“在县南五十里。五峰相连,如诰轴然”。
①亦名乞伏袁池。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之黄旗海。 《水经·㶟水注》: “池水吐纳川流,以成巨沼,东西二里,南北四里。北对凉川城之南池,池方五十里,俗名乞伏袁池。”②在今山东济宁市南
明洪武三年 (1370) 置,属广州府东莞县。在今广东东莞市东北黄家山。
在今湖南沅江市东北八十里。清光绪《湖南通志》卷41:子母城“相传宋杨幺屯兵于此”。
唐圣历元年(698)置,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十五里长乐坡下。后废。
从辽宁锦州西南的女儿河至大窑沟。全长55公里。为京奉路支线。1915年动工修筑,次年建成,是专为运煤的轻便铁路。1925年被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修,今为南票铁路的一段。
在今辽宁沈阳市南四里。古名小沈水。源出沈阳城东关观音阁涌泉,东南流入浑河。《清一统志·奉天府一》:沈水“在承德县南四里。俗名五里河。自东关观音阁东泉眼发源,流入浑河。旧名小沈河。辽、金沈州,元沈阳路,
清雍正八年 (1730) 改永昌道置,属云南。治所在大理府城 (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领大理、丽江、楚雄、永昌、顺宁五府,蒙化、景东、永北三厅,辖境约当今云南永仁、大姚、牟定、双柏、景东、
清置,即今陕西富平县东二十五里留古乡。在陕西省富平县东南部。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留古,人口3210。相传明时,岁有估衣集会,后设月会,集市渐繁,故名留估。俗称留古。清代设留古镇。1
明洪武四年(1371)置,属定辽都司。治所在得利嬴城(今辽宁瓦房店市北得利寺镇)。后徙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