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茶山

茶山

①又名蛇山、长山。即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南长江口外之佘山。《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上海县: 茶山 “嘉靖中,官军击补陀山倭贼,贼走茶山绝顶,官军一道由东北浅步沙进,一道由婴哥岩进,而大兵皆继其后,遂歼之”。即此。《清一统志·松江府一》 “茶山” 条引 《海防考》: “在上海县南跄巡司界,与浙江之海盐、定海海中诸山相联络。”

②在今浙江海盐县东南海中。《方舆纪要》 卷91海盐县 “衢山” 条: 茶山 “嘉靖三十七年总兵俞大猷败倭贼于茶山洋,是也。为南浙汛兵会哨处”。

③即今福建建瓯市东凤山。《资治通鉴》: 五代晋天福五年 (940),王延政据建州,福州兵来攻,“延政遣其将林汉彻等败之于茶山,斩首千余级”。胡三省注: “茶山在建州东二十五里,今亦谓之凤凰山,北苑茶焙即其地。”

④在今江西上饶市北。唐陆鸿渐居此,环居多植茶,号茶山御史。山有陆羽泉,即天下第四泉。宋高宗时,曾几忤秦桧去位,侨寓上饶茶山寺,自号茶山居士,因名其集曰 《茶山集》。

⑤一名景阳山。在今湖南茶陵县东。以林谷间多生茶茗,故名。《元和志》 卷29茶陵县: “因南临茶山,县以为名。” 相传炎帝葬于茶山之野,即此。

⑥在今广东大埔县北茶阳镇。《方舆纪要》 卷103大埔县: 茶山 “在县治北。山下有寨。元至元二十一年,闽人涂侨据此,称涂寨,久之始降。今城垣半跨其上,县之主山也。山后有白莲洞”。

⑦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北。《寰宇记》 卷161电白县: 茶山,“ 《南越志》: 浈阳县北五里有茶山,山有热泉,源自沸涌”。《清一统志 ·高州府》: 茶山 “在电白县 (今电城镇) 西北十里”。

⑧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107永安州: 茶山 “绵亘深远,林箐丛郁”。


古山名。(1)又称蛇山、长山。即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南海中佘山岛。(2)在今浙江省海盐县东南海中,明俞大猷败倭寇于茶山,即此。(3)又称凤凰山。即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凤山。《太平寰宇记》建州建安县:茶山“在郡北,民多植茶于此山,涉冬翠茂,俯瞰城郭”。五代晋天福五年(940年),林汉彻败蔡弘裔于茶山,即此。参见“凤凰山(1)(1)”。(4)在今江西省上饶市北。唐陆羽居山植茶,撰有《茶经》,号茶山御史。今市北有茶山寺,内有泉,名陆羽泉,号称天下第四泉。南宋诗人曾幾曾隐居于此,号居山茶士。清人辑有《茶山集》。(5)又作景阳山。在今湖南省茶陵县东。相传炎帝死后,葬于茶山之野,即此。


猜你喜欢

  • 吉不绒

    即金龙宗。治所在今西藏定结县东北。

  • 回龙山街

    即今湖北黄州市东北四十二里回龙山镇。清光绪《黄冈县志》卷24《兵事》:同治三年(1864)十月,张总愚、赖文光等“复由巴河、回龙山、新洲焚掠北去”。

  • 交通厩

    为汉马厩。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汉书·外戚传》:成帝许后“葬延陵交通厩西”。宋敏求《长安志》卷13:“交通厩去长安六十里,近延陵。”

  • 阳纡

    古泽薮名。又作杨纡、阳盱。旧说在今陕西境,有陇县、凤翔、华阴、泾阳等说法。《穆天子传》卷1:“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淮南子·墜形训》:“秦之阳纡”,皆指此。见“杨纡”。

  • 老河

    即今内蒙古赤峰市东老哈河。《方舆纪要》卷18大宁卫:“老河在卫南。《志》云,出会州西北,经兴州南,又经大宁城南里许,复东北流,与黄河(潢水)合。”

  • 陇东郡

    ①北魏置,属泾州。治所在泾阳县(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四十里)。辖境相当今甘肃平凉、镇原二市县地。北周废。②北魏正光三年(522)置,治所在汧城(今陕西陇县东南等里)。辖境相当今陕西陇县、千阳、宝鸡等县市地

  • 浮城县

    西魏置,属城阳郡。治所在今湖北应城市西北三十五里。隋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湖北省应城市西北。属城阳郡。隋废。

  • 康定府

    清宣统三年 (1911) 改打箭炉厅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康定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康定、炉定、雅江、理塘、稻城等县地。1913年降为康定县。清宣统三年(1911年)改打箭炉厅置,治今四川省康定县。辖

  • 将旗岭

    在今浙江台州市黄岩区西。《方舆纪要》卷92黄岩县: 将旗岭 “在县西四十里。旧为屯营处”。

  • 农州

    隋大业元年(605)置, 治所在新容县(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山与蒲江合流处)。辖境相当今越南承天省地。三年(607)改为海阴郡。隋大业元年(605年)置,治新容县(今越南承天-顺化省广田县东香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