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苏州

苏州

①隋开皇九年(589)改吴州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西南横山东)。以姑苏山得名。大业初复为吴州,寻又改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苏州,七年(624)徙治今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吴县、常熟市以东,浙江桐乡、海盐东北和上海市大陆部分。开元二十一年(733)后,为江南东道治所。天宝元年(742)复为吴郡。乾元后仍为苏州。五代晋以后辖境缩小为上述江苏部分及上海市嘉定、宝山二区地。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为平江府。

②辽兴宗以南苏地置,治所在来苏县(今辽宁大连市东北金州镇)。金皇统三年(1143)废。贞祐四年(1216)复置,后废。

③元末置,属建昌路。治所在今四川冕宁县北四十里苏州坝。一说即今冕宁县。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4宁番卫:苏州“借苏示之义以名之”。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改为苏州卫。


(1)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吴州置,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以姑苏山得名。大业初复为吴州,后改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又改苏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以东,浙江省桐乡市、海盐县以东北及上海市大陆部分。五代晋后缩小为上述江苏省部分及上海市嘉定、宝山二区。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改为平江府。唐为江南东道治所。(2)辽兴宗时置,治来苏县(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辖境约当今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金州区及附近区域。金皇统三年(1143年)废。(3)元于邛都地置,治今四川省冕宁县北。属建昌路。辖境相当今冕宁县泸沽镇以北一带。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建昌府,二十一年兼置苏州卫,二十五年州废,二十六年改苏州卫为宁番卫。


猜你喜欢

  • 临汾市

    1948年5月当地解放后由临汾县析置,治所即今山西临汾市。1949年撤销,并入临汾县。1971年复设临汾市。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东岸。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304平方千米)。人口411.4万

  • 呼雨哩河

    又作瑚裕尔河、呼裕尔河。即今黑龙江省富裕县东南乌裕尔河。源出小兴安岭西麓,流经北安、克山、依安、富裕等市县,至齐齐哈尔市以南变成大片沼泽地。清屠寄 《黑龙江舆图说·齐齐哈尔城》: “瑚裕尔河亦作乌羽尔

  • 涌 (湧) 泉

    ①在今上海市静安寺前。因昼夜沸腾,故又名沸井。俗称海眼。清末围以石栏,题为“天下第六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妨碍交通,拆去石栏,加盖于井上,铺为路面。②在今河南内乡县西。《方舆纪要》 卷51内乡县

  • 普同关

    明置,在今山西平遥县南三十五里普洞村附近。《方舆纪要》 卷42平遥县: 普同关 “在县南五十里普同谷口,东南接绵上关,达沁源县,西抵关子岭,南入岳阳县,为往来要地。洪武五年置巡司戍守”。

  • 西岔河

    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方舆纪要》卷56洵阳县:“西岔河在县西北百五十里。今有西岔河堰,去县百里。”集镇名。在山东省寿光市境东北部。属侯镇。人口 3500。为原岔河镇人民政府驻地。明初宋氏立村,因处古弥河

  • 大安庄镇

    即今河北赵县东四十四里大安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赵州图:东有大安庄镇。

  • 源泉水

    即安河。为易水支流。源于今河北易县西北白杨岭下,由西转东而南入易水。《水经· 易水注》: 濡水 “出故安县西北穷独山南谷,东流与源泉水合,水发北溪,东南流注濡水”。即此。

  • 羊范村

    即今河北邢台县西南二十八里羊范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1邢台县图:西南有羊范村。

  • 普宁县

    ①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怀仁县置,为怀仁郡治。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仁寿县。②隋开皇十九年 (599) 改奉化县置,属藤州。治所即今广西容县。大业初属永平郡。唐

  • 武阳侯国

    西汉置,属东海郡。当在今山东东南部或江苏北部。东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