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河
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18永平县:花桥河“源出博南山,下流入于银龙江”。
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18永平县:花桥河“源出博南山,下流入于银龙江”。
北宋置,属吴县。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木渎镇。据《木渎小志》卷1:“相传昔时吴王得越贡神木,将筑姑苏台,积材三年连沟塞渎,木渎之名由此始也。”明置木渎巡司,清乾隆十一年(1746)巡司移驻光福镇, 有吴县县
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南流至沐村入东江。《清一统志·惠州府》:公庄水“源出龙门县界,东南流入县境,又东南经周径山,两山相夹,水折而出,是曰公庄水,又东南入龙江”。
商代帝乙、帝辛 (纣) 别都。即今河南淇县。西周为卫国都。春秋属晋。《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 (前550),“齐侯伐晋,取朝歌”。战国为魏邑。《史记·魏世家》: 景湣王二年 (前241),“秦拔我朝歌
在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上坎子村。产海盐。清初设场,直隶奉天府尹。光绪末就场设局,专管盐务。民初设场知事。
北宋置,属黔江县。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安乐坝。
南齐改晋寿侨县置,为南晋寿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梁复为晋寿县。古县名。南朝宋元嘉十二年(435年)置,治今四川省彭州市西北。属南晋寿郡。北周时改九陇县。
即今四川西充县东北仙林镇。清光绪《西充县志》卷2:仙林场在“治东三十里。雍正时盐大使分驻,乾隆七年裁”。
元大德四年 (1300) 以维摩部置,属广西路。治所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六十里阿猛镇。辖境包有今云南丘北县地。彝语 “维” 为沟,“摩” 为水井,意即小河旁水井边的地方。明代属广西府,治所在今砚山县西北
又名木渠。在今湖北宜城市东。《水经·沔水注》:“沔水又南得木里水会。楚时于宜城东穿渠上口,去城三里。汉南郡太守王宠又凿之,引蛮水灌田,谓之木里沟。径宜城东而东北入于沔。谓之木里水。”在今湖北省南漳县东
1933年日本占领期间置,属高雄州。治所即今台湾屏东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屏东市,为台湾省辖市。1950年改设屏东县。据 《清一统志·台湾府》: 半屏山 “在凤山县北七里。《通志》: 自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