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绍兴县

绍兴县

1912年合山阴、会稽二县置,1914年后属浙江会稽道。治所即今浙江绍兴市。1927年直属浙江省。


在浙江省东北部、钱塘江南岸。属绍兴市。面积 1492 平方千米。人口70.2万。辖25镇。县人民政府驻绍兴市区。秦置山阴县,治今绍兴城,属会稽郡。以在会稽山之阴(北)而得名。西汉文帝时曾为会稽西部都尉治(后移钱塘)。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吴、会分治后为会稽郡治。南朝陈析置会稽县。隋开皇九年(589年)省山阴县入会稽县。唐武德七年(624年)复置,次年又省,垂拱二年(686年)又置。大历二年(767年)又省,七年复置。元和七年(812年)又省,十年(815年)再置。两县历为会稽郡、越州、绍兴府、绍兴路治。1912年废府,并山阴、会稽县为绍兴县。1914年属会稽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49年分绍兴县东部置会稽县,1950年会稽县并入绍兴县,划城区置绍兴市。1953年属宁波专区,1964年绍兴专区恢复。1962年绍兴市并入绍兴县。1979年恢复绍兴市。1981年绍兴县并入,属绍兴地区。1983年绍兴地区撤销,升绍兴市为地级市,划原绍兴市区及市郊6个乡镇置越区,其余乡镇复置绍兴县,属绍兴市。地处宁绍平原中部、会稽山北麓。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油菜籽,盛产淡水鱼、河蚌珠,为省茶叶、油菜籽重点产区。平水珠茶素享盛名,所产麻鸭为优良蛋用型鸭种。工业有酿酒、机械、电子、冶金、建材、轻纺、化工、医药等。酿酒历史悠久,所产黄酒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建有柯桥中国轻纺城,其规模列全国之首。矿产有铁、铜、金。萧甬铁路、杭甬高速公路、杭沈公路和浙东运河横贯北部,绍甘、绍大公路穿越南部。名胜古迹有兰亭、鉴湖、山阴道、古纤道、宋六陵、石佛寺、马臻墓、陈洪绶墓、建初买地石刻、《龙瑞宫记》摩崖石刻、三江闸等。


猜你喜欢

  • 都者

    在今广西忻城县境内。明时为八寨之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境内,明代八寨之一。参见“八寨”。

  • 大林寺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上,与西林、东林寺合称三大名寺。《清一统志·九江府二》:上大林寺“在庐山西大林峰南。晋建。元末毁。明宣德中重建。寺前有宝树二,曲干垂枝,圆旋如盖。又中大林寺在庐山锦涧桥北,下大林寺

  • 皋兰都督府

    唐贞观二十一年 (647) 以铁勒浑部置皋兰州,属燕然都护府。永徽元年 (650) 升为都督府。其地应在今蒙古国中央省土拉河北岸,乌兰巴托西南。后废。唐羁縻都督府。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以回纥浑部置

  • 冥海

    即七里海。在今河北昌黎东南三十里。《明史·地理志》 昌黎县: “东南有冥海,亦曰七里海。”即“溟海”。

  • 乍浦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方舆纪要》卷91平湖县:乍浦“在县南二十里,与海盐县接界。县南境之水,悉汇于此。《志》云:乍浦之水,旧自官河入海,元至正间,番舶皆萃于此”。

  • 奉国城

    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一里吴憾山上。《方舆纪要》 卷91德清县: “唐李光弼将辛孜于此筑城,击平朱覃、姚廷诸贼,名将军城。吴越复筑此城屯戍,名曰奉国城。”

  • 长涂岛

    即今浙江岱山县东部之大、小长涂山岛。明嘉靖《宁波府志》谓长涂山在“昌国西北海中”。《清史稿·地理志》:定海直隶厅有大、小长涂山。

  • 春秋时邾地。在今山东费县南。《春秋》: 僖公元年 (前659),“九月,公败邾师于偃”。《公羊传》作缨。古邑名。春秋邾邑。在今山东省费县南。《春秋》僖公元年(前659年),“公败邾师于偃。”即此。

  • 岐亭

    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西陵峡口。《隋书·杨素传》:大举伐陈,“陈南康内史吕仲肃屯岐亭,正据江峡”。《方舆纪要》卷78夷陵州:岐亭“在西陵峡口”。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西陵峡口。隋开皇八年(588年)大举伐陈

  • 梓潼庙

    古名善板祠、济顺王庙,灵应庙。即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二十里七曲山大庙。祭祀晋人 “文昌帝君” 张亚子 (张育)。《寰宇记》 卷84梓潼县: “济顺王,本张恶子,晋人,战死,而庙存。《郡国志》 云:恶子昔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