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渡港
在今江西波阳县北。《清一统志·饶州府》: 童子渡港 “在鄱阳县北五十里,受建德山涧诸水,合张公犁耙水,西南流入乌坽湖”。
在今江西波阳县北。《清一统志·饶州府》: 童子渡港 “在鄱阳县北五十里,受建德山涧诸水,合张公犁耙水,西南流入乌坽湖”。
即今青海玛多县西鄂陵湖。《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 鄂灵海 “在查灵海东五十余里。周三百余里,其形自东北趋西南,东北狭、西南广,黄河经其中,自东北流出,湖水色青而形长”。
在今安徽郎溪县北十里中桥乡。有桥跨北溪 (今称钟桥河) 上。明嘉靖 《建平县志》:钟桥“在县北十里。宋宝庆元年知县张一璧建”。以可闻县城钟声为名。后在桥头形成街市,称钟桥街,又成为钟桥镇。为北通江苏官
明万历六年 (1578) 置,属广东都司。在今广东云浮市西北三十里南乡圩。后废。明万历五年(1577年)置,治今广东省云浮市东北南乡圩。属广东都司。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废。
①涑水的别称。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水经· 河水注》: 涑水 “出河北县雷首山,……其水西南流,亦曰雷水。……涑水又西南流,注于河”。②即大雷池水。在今湖北黄梅县及安徽宿松、望江县以西长江北岸,相当今
在今江苏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始建于唐咸通二年 (861)。初名般若院,五代吴越时改称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 增建砖塔一对,东曰舍利塔,西曰功德舍利塔,高约33米,七级八面,仿木构楼阁式
即今山东梁山县东南二十四里蔡林镇。旧属汶上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1 《舆图志》:汶上县西南有蔡家林集。
唐贞观元年(627)置,属荣州。治所即今四川荣县。《元和志》卷33旭川县:“因县有盐井号旭井,取以名县。”永徽二年(651)为荣州治。北宋治平四年(1067)改为荣德县。古县名。唐贞观元年(627年)
在今广东惠州市城东北隅。《舆地纪胜》卷99惠州:东新桥“在郡之东江溪。绍圣三年,道士邓守安治作浮桥,东坡名之曰东新桥。有诗:‘不云二子劳,叹我捎腰犀’。盖二士造桥,予尝助施犀带”。
即长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缘以大江,限以巫山。”东汉王充《论衡·书虚篇》:“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大江浩洋曲江有涛,竟以隘狭也。”《水经·江水》:“岷山在蜀郡氐道县,大江所出。”皆此。即“江
①即今山东文登市南侯家镇。清光绪《文登县志》 卷3 《坊市》: “城南四十里曰侯家集。”②即今河南镇平县二十二里侯集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 卷11: 同治四年 (1865) 八月,张曜率军 “追抵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