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相国寺

相国寺

一名大相国寺。在今河南开封市内。


在河南省开封市内。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战国时为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始修建国寺。唐延和元年(712年)睿宗为纪念他以相王即位,乃赐名大相国寺,并御书题额。寺广545亩。明末黄河泛滥,开封被淹,建筑全毁。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修。现存清代建筑藏经阁和大雄宝殿,均为重檐歇山,斗栱层层相叠,黄绿琉璃瓦覆盖。殿与月台周围绕以白石栏杆。八角琉璃殿中央高亭耸起,四周游廊附围,顶盖琉璃瓦件,翼角皆悬铃铎。殿内置木雕密宗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巨像,高约7米,全身贴金,相传为一棵大银杏树雕成,精美异常。钟楼内存清代巨钟一口,高约4米,重万余斤,有“相国霜钟”之称,为“开封八景”之一。


猜你喜欢

  • 马桥古文化遗址

    在今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东俞塘村。1959年底发现, 1960、1966年两次发掘揭开遗地面积2600平方米,含三层文化遗存:上层为晚期几何印纹陶文化,出土各类印纹硬陶壶和原始青瓷器,属春秋战国年代;中

  • 界山砦

    北宋置,属彭水县。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境。《方舆纪要》 卷69彭水县: 界山砦“在县境”。

  • 乌桓山

    亦作乌丸山。当即今内蒙古区阿鲁科尔沁旗之北的大兴安岭山脉一段。据《后汉书·乌桓传》,乌桓是东胡的一部分。汉初匈奴冒顿灭东胡,余众保乌桓山,因以为号。《辽史·地理志》上京道乌州:本乌丸之地,有乌丸川、乌

  • 合宫县

    唐永昌元年(689)改河南县置,为洛州治。治所在神都毓德坊(今河南洛阳市)。神龙元年(705)复名河南县。二年(706)又改名合宫县。唐隆元年(710)复名河南县。古县名。唐永昌元年(689年)改河南

  • 义泉县

    隋大业十一年(615)置,属明阳郡。治所即今贵州湄潭县。《元和志》卷30义泉县:“以带山泉为名。”武德中为牢州治。贞观十七年(643)属夷州。北宋属承州, 宣和三年(1121)废。古县名。隋大业十二年

  • 海安港

    在今广东徐闻县东南海安镇南。《清一统志·雷州府》 “麻��港” 条: “又博涨港, 一名海安港,在县南少东二十里。”

  • 承县

    即氶县。在今山东枣庄市南旧峄县西北一里。《汉书·地理志》 作 “承县”。

  • 升原渠

    ①唐因汉、魏成国渠故道改修,在今陕西兴平市南十五里。宋敏求《长安志》卷14兴平县:升原渠“西自武功县流入县界,凡六十里,溉田七千余顷,东流入咸阳……以其升原而流,故名之。唐垂拱初,运岐、陇木。今涸”。

  • 里塘土司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置里塘宣抚司,治今四川理塘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流官,置里化县。三十四年升为里化厅。1913年改为理化县。

  • 忻口寨

    北宋置,属秀容县。在今山西忻州市北四十五里忻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