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监利县

监利县

三国吴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北。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湖广卷上: “孙吴置监利县,正以地富鱼稻之利,令官监办之,故名监利。”后废。西晋太康四年 (283) 复置,仍属南郡。南朝宋属巴陵郡。梁为监利郡治。隋属沔阳郡。唐属复州。五代梁属江陵府,徙治今监利县。南宋端平初徙治鲁洑江口 (今监利县西二里)。元还治今监利县,属中兴路。明属荆江府。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在湖北省南部,南邻湖南省。属荆州市。面积 3508 平方千米。人口145.5万。辖18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容城镇。三国吴析华容县置监利县,以地富鱼、稻,东吴令官监办,以图鱼、稻之利得名;后省。《郡县释名》湖广卷上:“孙吴置监利县,正以地富鱼稻之利,令官监办之,故名监利。”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复置。南朝宋属巴陵郡,南朝梁为监利郡治。北周属复州。隋大业三年(607年)属沔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属复州。五代梁属荆州。北宋属江陵府。南宋端平间迁治今址,咸淳年间废。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复置,属中兴路。明、清属荆州府。1914年属荆南道,1921年属荆宜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沔阳专区。1951年析东部部分地置洪湖县,属荆州专区。1970年属荆州地区,1994年属荆沙市,1996年属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长江荆江段三分之一流经县南部,多湖泊。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棉、油料作物为主,为省产粮大县。富水产,“监利猪”质地优良。芦苇资源丰富,有薄荷、半夏等多种中药材,其中荆半夏闻名。矿产有石油、岩盐、芒硝等。工业有机械、纺织、建材、轻工、食品等。沙洪、仙监公路在境内交会,水运以长江为主,东荆河通航。名胜古迹有柳关、福田大溪文化遗址、狮子山龙山文化遗址、章华台、荆台、伍子胥故里、华容道等。纪念地有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周老嘴革命旧址为中心的遗址群。


猜你喜欢

  • 平固江

    即兴国江。今江西兴国县东潋江水。

  • 居陵城

    在今陕西渭南市西北。《水经·渭水注》:白渠 “东南径居陵城北,莲芍城南”。《水经注疏》:“守敬按,《地形志》 莲芍县有据城。据、居音近,疑即居陵城也。”

  • 九原站

    元置,在今山西忻州市北。明改为九原驿。明置,在今山西省忻州市北。明洪武中改为马驿,清称九原驿。

  • 訾毋

    春秋宋地,在今河南鹿邑县南。《左传》: 襄公十年 (前563),“楚子囊、郑子耳伐宋,师于訾毋”。即此。古邑名。春秋宋邑。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南。《左传》襄公十年(前563年):“楚子囊、郑子耳伐宋,师于

  • 王村集

    ①即今河北大名县西北四十里王村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2元城县图:西北有王村集。②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王村镇。产绸,名王村绸。明嘉靖《青州府志》卷11:王村集“在(淄川)县(今淄川区)西五十里”。

  • 洷南县

    即泾南县。治所在今四川纳溪县东南。《旧唐书·地理志》 旧作 “洷南县”,标点本据 《新唐书》、《通典》 改为 “泾南县”。

  • 禹门渡

    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二十五里禹门口村,黄河渡口。《明史·地理志》 蒲州河津县: “西北有龙门山,夹河对峙,下有禹门渡巡检司。”

  • 钳州

    唐代析开边县置,治所约在今云南盐津县北四十二里普洱渡。辖境约当今云南盐津县地。后废。

  • 二塘铺

    在今贵州织金县北。《清一统志·大定府》 “头塘铺”条下:“又有二塘铺……皆戍守处。”

  • 戎蛮

    即“蛮氏”。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东西蛮子营(今名东、西村)。《左传》:昭公十六年(前526),楚子“使然丹诱戎蛮子嘉杀之”。《汉书·地理志》 河南郡新成县:“蛮中, 故戎蛮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