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起渠

白起渠

一名长渠。 自今湖北南漳县东引蛮河北源,东至今宜城市南会木里沟入汉江。相传为战国时秦将白起攻楚时所修。《水经·沔水注》:“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后人因其渠流以结陂田,城西陂谓之新陂,覆地数十顷。西北又为土门陂,从平路渠以北,木兰桥以南,西极土门山,东跨大道,水流周通。其水自新陂东入城,……又东出城东注臭池。臭池溉田,陂水散流,又入朱湖陂,朱湖陂亦下灌诸田,余水又下入木里沟。木里沟是汉南郡太守王宠所凿,故渠引鄢水也,灌田七百顷。白起渠溉三千顷,膏良肥美,更为沃壤也。”《元和志》卷21襄州义清县:长渠“在县东南二十六里,派引蛮水。昔秦使白起攻楚,引西山谷水两道争灌鄢城,一道使沔北入,一道使沔南入,遂拔之”。《清一统志·襄阳府》 “长渠”条引《府志》:“宋绍兴三十二年,王澈言襄阳故有二渠,长渠溉田七千顷,木渠溉田三千顷。今废堙请以时修复。”


又称长渠。为战国时秦将白起所开,故名。西起湖北省南漳县武安镇,东至宜城市南汇木里沟入汉水,全长约46千米。白起(?—前257),一称公孙起,郿(今陕西眉县)人。战国时秦国名将。传其夺取韩、魏、赵、楚很多土地,斩首坑杀92万余人,被称为“人屠”。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率大军攻楚国鄢城(今宜城市楚皇城),不下,乃在鄢城百里外筑土障,壅西山长谷水为渠灌之,淹死楚国军民无数。此渠后人用以发展生产,《水经注》载“灌田三千顷”。唐胡曾诗曰:“武安南伐勒秦兵,疏凿功将夏禹并。谁谓长渠千载后,水流犹入故宜城。”后因天灾战乱,渠渐荒废。今已修复,且增挖38条支渠,总长180余千米,又建中、小水库10座,灌田23万余亩。


猜你喜欢

  • 喝汗城

    一名斤城。 为东安国都。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北。《新唐书· 西域传》: 东安 “治喝汗城, 亦曰斤”。 唐显庆中置木鹿州于此。

  • 鸿咀山营

    在今广东恩平市北红咀山,北与开平市交界。《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恩平县: 鸿咀山营“在县西北百里。嘉靖十九年设”。

  •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明洪武九年 (1376) 改浙江等处行中书省置,治所在杭州府 (今浙江杭州市)。洪武十四年 (1381),嘉兴、湖州二府自直隶来属,辖境遂当今除嵊泗县以外的浙江全省。清初改为浙江省。

  • 沙浦寨

    在今江苏阜宁县东南。《元史·董搏霄传》:至正十六年(1356),“剿平北沙、庙湾、沙浦等寨”。

  • 侯丽

    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左传》: 成公十三年 (前578),晋厉公率诸侯伐秦,“师遂济泾,及侯丽而还”。即此。古邑名。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左传》成公十三年(前578年):晋伐秦,师“

  • 客鲁涟河

    即今蒙古国东部之克鲁伦河。《元朝秘史》 卷2: 帖木真“与德薛禅的女儿孛儿帖兀真相离了来,此时与弟别勒古台顺著客鲁涟河寻去”。陈彬龢注: “额尔古讷河的上游叫客鲁涟河,源出大肯特山东南。”

  • 东北社礁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校尉暗沙。1935年公布名称为东北社礁。1947年改名校尉暗沙。

  • 马尾崖

    在今陕西富县南一百二十里。《方舆纪要》卷57鄜州:马尾崖“高数十丈。崖畔水流,遥望如马尾,因名。或云,即马翅谷也。宋绍兴中,李永奇谋南归,金人贼杀之于此”。

  • 许河

    在今山西高平市南。《方舆纪要》卷43高平县:“许河在县南二十五里。《志》云,源洁泉出县西南三十里之原村。其泉周四丈,深丈五尺,东西分引溉田。西南流十余里合山水,经许庄,名许河,东南流数里入丹河。”

  • 杜生

    即今河北沧县西北杜生镇。1939年晋察冀边区置建国县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