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43泽州: “浮山在州东南三十五里,以高近浮云而名。”②一名浮化山。即今山西平定县东南东浮山。《元和志》 卷13太原府广阳县: “浮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③在今山
在今台湾台南市。连横 《台湾通史》 上册卷1 《林爽文传》: 清乾隆五十一年 (1736) 十二月,“ (林) 爽文、(庄) 大田合攻府治。……总兵柴大纪拒战于盐埕桥”。在今台湾省台南市。昔为水陆交通
北周改伍城郡置,属新州。治所在伍城县(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二里)。辖境相当今四川中江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置,治伍城县(今四川中江县东南)。属新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中江县一带。隋开皇初废。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改伯都讷厅置,属吉林将军 (次年改吉林省)。治所在伯都讷 (今吉林松原市)。辖境约当今吉林松原、榆树二市地。1913年降为新城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伯都讷厅置
又名九曜石。在今广东广州市教育路南方剧院的水池内。是五代南汉时南宫西湖药洲的遗迹。 南汉主刘䶮称帝岭南后, 遍筑离宫别院, 在城西开凿西湖 (又称仙湖),地连南宫。聚方士制药于此,故名药
即九折坂,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大相公岭。《汉书·王尊传》载:益州刺史王阳“行部至邛郲九折坂”时慨叹于此。即“九折坂”。
①东汉建安十五年 (210) 孙权分豫章郡余汗县地置,属鄱阳郡。治所在今江西弋阳县西葛溪水之北。《寰宇记》 卷107: “以城在葛水之北,故也。”隋开皇中移治弋江 (信江) 之北,改名弋阳。②即盖阳县
北周武帝置,属洮河县。在今青海贵南县北黄河畔。《寰宇记》 卷155廓州达化县: “故洪济镇城,后周武帝逐吐谷浑出后筑,在今县正西二百七十里,以为羌界。”
在今湖北利川市西南忠路镇南。《方舆纪要》卷82忠路安抚司:石旗山在“司南一里。《志》云,司旁有凤凰、狮子、龙洞、金紫诸山,皆高峻”。
在今云南武定县北。《方舆纪要》卷116武定军民府:乌龙河“在府北五里。源出禄劝州之乌蒙山,绕流经此,溉田数百顷,下流入于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