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源山
在今福建建阳市北三十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焦源山 “岌峭拔, 登者曲折五里始达其巅。《事林广记》 以为第三十一福地”。
在今福建建阳市北三十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焦源山 “岌峭拔, 登者曲折五里始达其巅。《事林广记》 以为第三十一福地”。
①即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新江镇北太坪街。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翁源县图表:“太平水一名江镇水。源出县东北丫髻山,西南流经太平铺,油溪水自西北来注之。”②即今四川垫江县西南太平镇。清光绪《垫江县志》卷2:太
南宋嘉定十一年 (1218) 置,属晋江县。即今福建晋江市南围头。元废。
清置,属宽甸县。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南八十五里小蒲河口。因河得名。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宽甸县乡镇:“小蒲石河口在县城东南八十五里。”
北宋置,即今江苏通州市 (金沙镇)。为宋代通州八盐场之 一。清设金沙场盐课大使于此。民国间改设金沙镇。宋时置,即今江苏省通州市金沙镇。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后,曾一度移海门县治此。明、清时设盐课
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北二十七里罗旧镇。《方舆纪要》 卷81: 沅州东有 “罗旧站堡”。
①周畿内国。在今河南洛阳市或宜阳、偃师地。《左传》:成公十三年(前578),“公及诸侯朝王,遂从刘康公、成肃公会晋侯伐秦。成子受脤脤于社, 不敬”。②西周初封国。或作郕。一作盛。《史记·管蔡世家》:武
又名大面山。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10灌县: 赵公山 “在县南九里。隋嘉州太守赵昱居此,有道术,斩蛟治水。唐太宗封神勇大将军,明皇时进封赤城王”。
北魏景明元年(500)置,属洛州。治所在南商县(今陕西商南县西皂角铺)。后改为慎政郡。《魏书·地形志》 讹为“苌和郡”。
即今四川雅江县西西俄洛乡。清代为川藏往来孔道。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西俄洛,有塘铺, 土百户供役,给柴草,换乌拉,有汉人客舍。”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永阳县置,属易州。治所即今河北涞水县。《元和志》 卷18涞水县: “近涞水为名。” 大业初属上谷郡。唐属易州。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废入易县。辽复置,仍属易州。民国